文章详细页面

“十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本课题是我们1999年3月完成的《“十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总量预测》课题的后续课题。在上一次研究中,我们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对“十五”期间的中国经济情况进行了预测。根据上次课题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在“九五”期间曾达到了增长的最高峰,其中1992~1995年间连续4年增长率都是两位数字,随后便是逐渐进入“软着陆”状态,并于1999到达最低点。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波动规律分析,从2000年起,经济增长会出现一个缓慢的上升阶段。不过,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手段的完善,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升的可能性很小,2000年的回升只是在小范围内的向上波动。进入2001年(“十五”)后的总趋势是,经济增长率呈缓缓下降态势,大致保持在8%左右。“十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低于“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8.5%的水平,更是大大低于“八五”期间的年均1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7.3%(“八五”期间年均分别是4.2%、17.4%、10%;“九五”期间年均分别是3.7%、10.3%、7.9%)。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轻工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和8.9%(“八五”期间年均分别是17.4%和18.0%,“九五”期间年均分别是10.1%和10.6%);在第三产业中,邮电交通通讯业、商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6%和6.5%(“八五”期间年均分别是11.1%和7.5%,“九五”期间年均分别是10.4%和7.2%)。这是我们对“十五” 期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也是一种较为乐观的预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同时利用上一课题的研究结果,即以上次课题的预测结果为基本方案,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可能采取的政策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外部环境,设计几个政策模拟方案,通过模型模拟运算,比较所选政策方案的结果与基本方案的结果,由此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之用。

我们总共设计了8组方案,基本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各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经济政策模拟分析。在方案的设计中,一般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二项政策变量或外生变量,带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模拟结果,经过对这些方案的模拟结果与基本方案的比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