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经济运行丛书》总序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就是近5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近期中国经济在东南亚金融风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个“奇迹”,对中国经济近20年的快速、稳定发展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这个发展进程有些什么特点,它的运行机理是什么?如何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运行?中国生产率增长和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对保证中国经济运行有什么贡献?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难点何在,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等经济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中国经济运行有什么促进作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策取向是什么?中国应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21世纪的中国经济如何展望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经济学工作者、企业家、各级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以及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大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套《中国经济运行丛书》就是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初步回答而组织编写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世纪之交推出的这套《中国经济运行丛书》,经过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精心策划、精心选题、精心安排,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为《丛书》作者,力求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使人耳目一新,争取成为中国经济类图书的样本。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套《丛书》之所以值得一读,我以为其原因就在于它将具有三大特点:科学性和先进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应用性和启示性。

首先,这套《丛书》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的创作或合作产物,代表了当今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他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继承性与开拓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如实地评价过去,科学地展示未来,提出新观念和新思想,构造新模型和运用新方法,使各有关课题研究处于国内或国际的领先地位,具有较深刻的理论探索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如《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等。

其次,这套《丛书》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对经济增长趋势、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支柱产业选择、人力资源和就业结构、消费和需求结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等,都有全面、深入、精辟的论述,既有系统的、权威的数学模型,又有详尽的统计资料和典型数据,在总量层次、部门(产业)层次、地区层次等各个层面都可为进一步跟踪研究和拓宽研究范围提供帮助。如《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等。

最后,这套《丛书》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贡献力量,因此必然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思路和政策建议,特别是始终强调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套《丛书》对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和应用问题,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帮助和启示。

我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丰厚献礼,也是对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促进,同时又是对不断变革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科学宝库的一个补充与丰富。

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而且这套《丛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对象十分复杂,其中很多因素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尽管作者和出版者们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也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此真诚期望各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使这套《丛书》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1998年6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