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信息化建设应追求经济合理——访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教授
在线阅读 收藏

还是在春节之前,记者便与李京文教授约定,请他在两会期间谈一谈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中国在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中如何做到经济合理的问题。然而,事不凑巧,大年初四,李教授便飞往美国访问,3月11日人代会召开的第七天李教授一回国记者便采访了他。

李教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基础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他所领导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曾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做了准确的预测。李教授说,李鹏总理的报告和《纲要(草案)》都把通信和信息业的发展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表明通信信息业的作用正在受到普遍的重视。他说,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15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在这一进程中,信息化将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协同作用,信息产业越发展,越能使工业的发展有新机会和新途径;二是补充作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可弥补工业发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重污染等缺陷;三是替代作用,信息产业越发展,越能用信息资源替代一部分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四是加速作用,信息化程度越高,社会经济活力和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越快。

在谈到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的进程时,李所长提出: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管理、机制、法律等环境的作用。要完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支持信息服务业组织的横向联合,使之负担起政府和科技信息业的桥梁作用;培育信息市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改变信息资源部门所有、各自为政的局面,要按照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科学规律来构筑信息服务业的结构,要加强信息立法,把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纳入法制的轨道;要转变观念,大力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李所长对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到经济合理有着更多的关注,他说,信息化过程中,信息网的建设应该有重点、相对有计划地发展。针对当前各部门纷纷各自为政搞网络建设的状况,李所长说,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网络可靠度的程度,一些专业性的信息网络,通过租用公用网,建立虚拟的专用信道都是合理的。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投资,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建网时间。他在出访美国时了解到,几十年前,美国各部门也曾建有不少的专网,但是现在许多大财团的全球网络却不是他们自己建的,而是租用电信公司的,因为财团老板清楚,自己建网得不偿失。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应汲取外国的经验教训,不要重复人家走过的老路。

《人民邮电报》记者 田文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