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复关”与我国幼稚工业的保护
在线阅读 收藏

由于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对我国“复关”所付“入门费”的要价和我国能接受的程度之间未能找到共同点,历经8年多的中国“复关”谈判最近陷入了僵局。然而无庸置疑,这只是一个暂时现象,经过中国和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中国“复关”的日子不会是遥远的。

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意味着我国可以获得诸如最惠国待遇、享受关贸总协定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等一系列权利,以改善我国的出口环境,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必须承担诸如降低关税、逐步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向外国商品开放市场的义务。

从总体、长期看,“复关”对中国无疑是利大于弊。它必然带来中国经济的重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但从局部、短期看,中国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冲击。如何应对“复关”后外国商品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如何在对我国幼稚工业实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重组是我国“复关”过程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幼稚工业实行保护不仅是一个贸易政策问题,而且是一个产业政策问题。对幼稚工业的范围、保护力度的选择都离不开对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大前提。关贸总协定中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是有针对性、时间性而且是有限的递减保护。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的同时必须加快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复关”后的新形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