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一篇 绪论
在线阅读 收藏

经济增长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增长已被西方经济学作为“紧迫问题”之一来研究,从而成为“第一等优先的经济论题”117877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达国家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人口增长,常常导致就业不足,失业率攀升,造成社会不稳定。要解决就业问题,就需要经济实现稳定增长,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国际政治角逐与霸权的争夺,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这就促使各方加快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冷战时期,苏(前苏联)美两强对峙,欧洲和日本以自己的方式加速了经济增长,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也使美国人感到了压力;(3)在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民族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其自身经济的持续扩张,也必须开辟新的市场,通过各种途径,刺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使这些地区有能力购买他们的产品;(4)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起来,两极世界开始向新的多极化发展,军事竞争逐渐转化为经济竞争。经济能力正在成为在国际上发言权大小的基础。

正是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加速经济增长正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学界和政府的主要关注目标。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也发生着日益明显的变化。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改变着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由于在60-90年代中期,亚洲经济增长十分迅速,而此期间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经济制度都非典型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即使是日本在60-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其经济制度也远非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注意到这些地区的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的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他们认为,亚洲后发工业国,尤其是日本,其经济在60-80年代实现了飞跃,其中政府执行了较明确而有力度的产业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自70年代以后,各国加强了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对某些产业发展给予倾斜扶持,以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可以使国民经济更协调有序地快速增长,而对立的观点则认为政府官员对市场的了解和认识远不如企业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资源的自由组合和流动方向,政府实行产业政策将会破坏市场自由竞争,一旦发生失误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争论一直没有定论,但它对加强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书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参与争论,而是试图通过对中国1979年以来的产业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为经济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