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康复事业的友好使者——津山直一教授
在线阅读 收藏

1987年12月7日首次公布了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出我国各类残疾的总数为5164万人。

1980年邓朴方同志接受加拿大阿姆斯特郎教授的治疗,术后教授要求他留在渥太华进行一段康复,但他想到祖国几千万残疾人同样需要康复,于是决心尽快回到祖国,筹建我国自己的康复中心。1983年4月,胡子昂等八位老前辈和黄家驷等十二位医学专家向政府提出建立康复中心的倡议并获得批准,定为国家“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为筹集建设资金,1985年4月邓朴方率团访问日本,落实日本政府对“中心”无偿援助的问题。此后,日本政府指派日本国立康复中心总长津山直一教授为本项目的牵头人、组织者和实践者。津山先生自1985年5月起率团先后共来中国14次进行建设计划事前调查、基本设计调查、技术援助调查以及技术合作的谈判、协商、评价以及人材培训等工作。津山直一教授年过花甲,不辞辛苦,冒着严寒酷暑,为了不延误“中心”建设的进程,有一次在腰痛难忍的情况下,由一名日本物理治疗师陪同前来中国,在谈判之余对其进行治疗,这种忘我的精神,十分感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自1986年4月破土动工,1988年10月28日落成,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日本政府无偿援助38.8亿日元,国内投资1亿元。“中心”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我国第一个对残疾人进行全面康复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为全国培训康复人材的教育机构,它附设一个医院(既北京博爱医院)、三个研究所(康复基础、康复工程、康复医学情报)。现阶段康复的主要对象是:脊髓损伤、偏瘫、脑瘫和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现有职工1200人,有30多个临床、康复以及医技科室,床位400张。“中心”开院至91年5月底止,共接待门诊患者97500人次,住院患者2289人次,并取得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项目自1986年11月25日签署以来,得到中日两国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王震、田纪云、陈慕华、康克清等参加了“中心”落成典礼,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外相中山太郎、大藏相桥本龙太郎及许多国会议员均来“中心”参观、视察和指导。“中心”运转三年来,经过日本有关方面评价,被定为日本援华最为成功的项目。中日两国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项目合作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功,饮水思源,应看到这一项目的日方牵头人、组织者与实践者津山直一教授的巨大功劳。在6年多的时光中,津山直一教授为使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康复中心,并在其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中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和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津山先生对中国康复事业的重大贡献有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