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号”经过三天航行今天就要抵达上海港了。早上,天还没亮我就来到船舱外,向船航行的方向瞭望。隐隐约约的灯光象繁星一闪一闪地跳动着,在海平面上连成一线。“那边就是我们国家的海岸线了。”有人说。“离别二年的祖国一母亲,我回来了。”我心里异常激动。回头望去日本早已看不见了。船尾只有翻滚的浪花。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与天边连在一起,这时天边已经发白,太阳快出来了。我望着大海的波涛心潮起伏……
二年前,那是1989年8月19日在北京国际机场,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研修生,带着祖国人民的嘱托,我登上了飞往日本的中国民航班机。飞机腾空升起把我们送向云端,又穿过云层,然后飞翔在蓝天上。当时我的心情和今天一样兴奋激动。
飞机在日本成田机场安全着陆。我办完入境手续后,提起行李向大厅外走去。在我四处张望时,忽然发现在人群中有一块不太大的标语牌,在一个人的头顶上面晃动,上面写着“欢迎王迎姿先生。”“啊,那是接我的。”我急忙招手走向前去,面对陌生人用日语自我介绍说:“我就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王迎姿。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举标语牌的人也用日语答道:“我是国立身体障碍者康复中心计划科的立见光行。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接着他闪开身子,指向身边一位面带微笑的先生向我介绍说:“这位是津山总长先生,他是特意来接你的。”我很惊讶,没有想到总长能在百忙中来接我,我赶忙道谢。这时津山先生用流利的中国语说:“迎欢,欢迎你到日本来学习。”津山先生个子不高,精神饱满,看上去50岁左右(实际已65岁),他那慈祥的面孔和热情话语,打消了我初到日本的紧张心情和顾虑,他既是我到日本第一天见到的人,也是在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关心我,支持我对我帮助最大的日本老朋友。一段寒喧过后我们便登上津山先生的专车,向目的地——日本国立身体障碍者康复中心驶去。
国立身体障碍者康复中心,位于与东京相邻西北方向的埼玉县所沢市,它建于1980年,是日本最大的国立康复中心,也是世界上有名的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它占地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左右,建筑物别具风格。从南向北望去,主楼在中央,左边是病院、学院、研究所。右边是言语训练部、体育馆、职业训练中心。北面是学院宿舍、网球场、食堂和职员宿舍等等。高大的樱花树环绕着‘中心’大院春天到来时,那粉色的樱花盛开着,象长长的彩带把‘中心’围在当中异常美丽。院内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树。一个不太大的养鱼池里有许多游来游去彩色大鲤鱼,还有那池边的紫藤和假山,像小花园一样在院子中心,招来了不少的游客。那里也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是我经常读书的地方。在建筑群中还有那几百米的长廊,把‘中心’各部门连接在一起。走进长廊非常宽敞明亮,透过大块玻璃窗户能看到‘中心’全景,而当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可以看到高高的、美丽的富士山在远方。每当我怀念祖国时,就向富士山方向望去,仿佛看到了富士山就看到了万里长城。
记得刚到的时候,津山先生和日本的老师早已为我准备好了房间、水果和食品。连做饭用的锅、碗、瓢、盆都给放得整整齐齐的。我象到了自己的家一样,生活得非常方便。我作为一名研修生先是在耳鼻喉科和听能语言治疗部学习。津山先生几次找我谈话鼓励我,要我努力学习为中国人民服务。对于语言治疗这个医学上的新学科,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为了充实理论知识,不久我便考入了这所康复中心的学院,语言治疗系。学院是招收日本国大学四年毕业以上的学员,是日本唯一的一所言语治疗学院。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耳鼻喉科的耳聋检查、诊断;助听器选配及语言治疗、训练;神经科的失语症的检查、诊断、言语治疗及训练;口腔科的腭裂、唇裂整形术后言语治疗、语言训练;小儿科的言语发育迟缓的诊断及治疗;发声发语学;音声学;言语学;统计学等20多门课程。由于这是一所语言障碍治疗学院,在我国还没有,所以很多理论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知识。在学院学习及老师授课方式与中国不同,一节课是90分钟。授课老师多数是副教授级,讲授很有风趣,但又很严厉。有的老师用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讲授,也有的老师带着地方口音、如北海道,九洲等地方言。作为刚刚到日本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第一难关,而且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每天授课老师除了讲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外,还要发给许多资料作为参考,白天没时间阅读就放到晚间来看。实验内容也很多,往往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要写笔记,中间报告、还要在发表会上宣布自己的报告。
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次音声学课,在讲完课后,老师又通知下周音声学课要由个人写报告并在发表会上讲演。留学生要发表自己国的音声学。我听了以后很高兴,心想这是让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的语音知识的极好机会。但又担心用日语写中国的语音学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表,是否能成功?还有发表会上同学和老师还要提出疑问,能否正确回答?而时间仅仅只有一周,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次严崚的考验。那是我一生中都难忘的一个星期。
一周当中白天我要上课,要写作业,还要阅读资料和写报告等。晚上都要和同学们在一起做临床实习,制定学习计划内容和操作练习,有时还要开讨论会。操作练习一般是同学之间互相动作训练,我们总是练习到完全熟练之后才为止,所以每天都要在夜里点钟才能回宿舍。而属于我写语音学报告的时间就只有在这之后了。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宝贵呀!为了在发表会上取得成功,为了让日本同学了解中国语音学,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在医学和文化上的交流,在属于我的时间里,就要向休息借时间,少睡觉了。尤其是在发表会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失语症学习计划和语言检查卡片当天还没做完,晚上我和两名同学在基础实验室里紧张地制作,直到墙上的挂钟敲响零点的时候,才离开了学习16个小时的教室,头顶繁星,脚踏通往宿舍的小路,伴着晚风和我们的笑语回到了宿舍。两位日本同学很快便走进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了。可是我为了发表会,便稍稍关上我房间的门,开始练习发表会上的讲演。只记得那天晚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早霞已映入窗帘,窗前那棵樱花树上的小鸟已吱吱喳喳的报晓了。我打开窗子,早晨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阵阵晨风飘进了樱花和春天诱人的芳香气息。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腹部长着绿色的羽毛、尾巴长长的小鸟,望着我不停的唱着,在树上不时的跳来跳去,好象在鼓励我似的,我真喜欢它们。
发表会开始了,我按照自己预先准备的内容讲演着,同学和老师听后,对汉语的四声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和我一起发起四声练习来,在日本语中没有卷舌发音,我们的汉语里日本人很难掌握的就是这些卷舌音。在我讲演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由于我事先准备得充分都一个个解答了。同学们和老师都想要我的发表报告和中国语音图。因为有许多日本人都想学习中国语。有的同学模仿着我的发音,用不太准确的发音念起妈麻马骂来,他们说中国语因为有这四声发音,说起话来就像唱歌一样动听。同学们赞美的话语使我更加对祖国的语文和文化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客轮一声长长的气笛声把我从梦幻中惊醒,打断了我的回忆。我回头望去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吴松口的战舰上。好象母亲在向我招手似的,我大声喊出:“我回来了!”。
1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