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应日本学术振兴会之邀赴日作学术考察,9月初繁忙的考察告一段落,我便打算与过去相识的诸位先生取得联系,以便一一拜访讨教。首先给深谷克海先生家打了电话,巧得很电话很快接通了,恰好是深谷先生接电话。自报姓名后,深谷先生便热情地为我在日的活动提出建议,并且要亲自为我当向导,陪同我参观访问。这位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如此热情地接待我,使我感到诚惶诚恐。
认识深谷先生是在1989年秋天。那一年的10月我应中国人民大学徐启贤教授之邀,参加人大与日本比较文明协会联合举办的汤因比国际讨论会。讨论会上,深谷先生对我国“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一些做法,提出了独特看法。先生的讲演材料丰富、妙趣横生,不时引起阵阵掌声。他那童心不老的性格使讨论会的气氛更加热烈、和协,那一次讨论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又从徐教授那里了解到深谷先生早年从事铁路设计工作。退休后开始从事日中友好工作。先生在日本组建了中日技术友好交流协会,并担任负责人。近年来深谷先生为中国铁路建设提过建议、出谋划策,并为两国科学技术和人员交流作了许多工作。如今他已成为我国铁道部的老朋友。
80年代以来,深谷先生开始关心文化问题。他与另外几位热心此事的先生在东京创立了“汤因比协会”。从此,策划、组织两国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交流又成为深谷先生的另一项工作。在先生积极筹划下两国学者先后在北京、东京举办了三次学术讨论会。为了促进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不知先生为会议经费跑了多少路,拜访了多少个人和企业,作了多少动员出资赞助的工作。为了促进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他甚至自己出资邀请徐教授和另外一位学者赴日参加学术活动并且亲自担任向导。
由于以上原因我对深谷克海先生格外尊重。我盼望同先生会面的日子早日到来。9月2日在银座一家老字号天麸罗店我拜会了深谷先生。他仍是那样健壮,脸上充满朝气。深谷先生首先向我介绍这家饭馆情况,并且介绍每一道天麸罗菜的材料和蘸吃方法。他还对我说:“搞日本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的研究,最好能参观丽泽大学的最高道德研究所。我已同丽泽大学的川窪教授联系上了,他很欢迎你去。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愿陪你一道去。”我高兴地采纳了先生的建议,并约定9月5日一起去丽泽大学。深谷先生招待我吃了各种各样美味的天麸罗,先生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我。
两天后我如约去上野车站与深谷先生一起访问丽泽大学。丽泽大学在日本千叶县柏市,从东京去柏市,在车站换车,先生带着我跑上跑下,丝毫没有一点疲劳的样子。我们终于坐上JR线去柏市的电车,途中大约要45分钟,利用这段时间,先生又与我谈起他的交流计划。他准备明年(1992年)带两位日本教授来中国讲学,并打算邀请两名中国学者到日本来,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资金问题。他告诉我,如今正为经费筹措而奔忙。
当我们到达丽泽大学的时候已接近中午。川窪教授已在研究室等候多时。川窪教授与我在北京讨论会时就已相识,只是原来我对川窪先生的研究课题了解甚少,经深谷先生牵线搭桥,我发观川窪教授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道德与传统文化,与我的研究课题十分相近。川窪教授热情地介绍了丽泽大学最高道德研究所的情况。当我热烈交谈时,深谷先生脸上不时显出满意的微笑,看得出他把促进学者间的交流视为人生一大乐事。川窪教授随后送我许多与研究有关的书藉和资料,这对我今后的研究工作帮助太大了,一时间我竟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对深谷先生、川窪教授的感激之情。
中午川窪教授驱车带我们去一家活鱼料理店进餐,途中深谷先生又与川窪教授谈起他对中国的感情,看得出深谷先生迄今做的一切工作,都出自对中国的深深的爱。他说:“我很喜欢中国,愿意为中国的发展做些事。”深谷先生究竟为中国的发展做了多少工作,我是难以说清楚的。
从丽泽大学出来,深谷先生又带我去了千叶县最繁华的商业街,我们乘电梯来到一家高级百货公司的楼顶旋转咖啡厅,先生要了两份冷饮,边吃边与我交谈起来。他说:“我十分钦佩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汉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汉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可以说汉秦文化由周秦文化与楚文化、越文化交融,形成了它的基础。周秦文化来自华夏文化,华夏文化来自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交融,其中包括西羌、西戎、东夷和北犹的成份在内。秦楚相争之后,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局面,才称之为汉,汉就是中央王国与诸侯四夷的大融合,所以汉人与汉文化都不是什么纯粹的血统和传统。这一切都说明汉民族、汉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深谷先生说到这里从手提包内拿出一个黑皮的厚厚的本子来,他翻开本子只见里面记载着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情况统计,有些表格是先生自己划的,有的则是从报纸、杂志上剪贴的。先生认真地翻到其中一页,这是有关南斯拉夫的统计资料。深谷先生边看资料边说,南斯拉夫遇到空前的民族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都与文化传统有关。世界上许多拥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多民族国家都分裂为无数小国,如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南斯拉夫、苏联都陷入民族矛盾之中。而儒家文化圈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显示出强大的统合力与安定性。当今世界上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都比较安定。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集中代表,因此儒家文化将是未来21世纪最具魅力的文化,因为21世纪需要这种凝聚力,一种能统合人类思想的文化。”
此外,先生还谈到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先生认为:“物质文明发展了科学技术,它使人类的生活面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和提高,但也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副作用,人类创造了个巨大的异化的物质力量,它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和谐,它在危及人类。物质文明在把人类自身引向片面化发展,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泯灭了人的灵性,人类为生活空虚而苦闷,人类为不做物质生活的奴隶而寻找出路,吸毒、酗酒、自杀、搞同性恋。富裕的人们将走向何处?物质文明发达了,精神文明反而后退了,能不能不走此路,能!可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方法和途径。它能养身、能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为了地球的发展,为了世界的明天,必须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即第四次元的文化。”
先生谈起话来总是那样兴致勃勃,他还谈:“美国文化强调个人,是分裂的文化,不能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日本文化是单一民族文化,缺乏统合各种文化的能力。因此未来世界儒家文化将最具生命力。美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军事产业,没有战争美国的经济就会崩溃,而这与当今世界希望和平、安定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美国不会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
话题一转,先生又谈到我们之间的联系。只见先生又从手提包中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他对我说:“这里面记着我与中国各界人士的联系地址。当然也包括你。”先生麻利地翻着本子,很快就翻到写有我的联系地址的那一页。他说:“不论是谁,只要与我联系,我都无一例外地认真地记在本子上。特别是对方提出托我办的事,我都尽量办,并且认真地回信。”从这本联系册上,我看到深谷先生的朋友有大学教授、科研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可见深谷先生与中国的交往有多深了。
谈着谈着不觉时间已到,我起身向先生告辞,并约定10月在北京相见。临分手前先生告诉我,他已为我订了一本有关传统文化的大事典,估计近日会送到我的住处去,他希望这份礼物能对我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在今天的日本有些人用短视的眼光看待中国和中国人,而深谷先生却能站在跨世纪的角度,用超越时代的眼光看待中国,的确难能可贵。他用自己的行动沟通中日两国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社会科学)方面的交流,所以我认为深谷先生不仅是铁路桥梁建设专家,同时也是架设中日科技、文化交流桥梁的专家。在庆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谨以此作献给深谷先生,衷心祝愿先生健康长寿,为中国与日本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