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山西岚县青少年失学现状考察
在线阅读

表1—11 岚县人口文化构成表

由表可知,到1982年文盲、半文盲仍占31%,据估计,1990年文盲、半文盲仍高达30%以上。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小学程度仅达36.7%,1990年也未达40%。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失学现象之上,而不对其基础教育的客观条件和现状作一番考察,想深入探讨失学现象和原因,可能导致事倍功半。

');" class="a2">收藏

今年寒假,就青少年失学问题,我对山西岚县作了为期十天的考察。面对一个个数据,一件件事例,一份份材料,沉思良久,我发现:贫困地区需要教育,希望接受教育,同时却又大量存在着失学现象,并且越是需要知识的乡村、越是贫困的地方就越严重。事实上,失学现象是传统经济、传统文化意识和小农素质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折射。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它。失学现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止的数字;最明显的是,全失学与半失学互相交织:而未失学者厌学现象严重,处于实质性失学状态。

所谓“半失学”指的是这样一种失学现象:一个学校的入数达固定不变的,但学生是变化的,一个学校或一个家庭的内部成员轮流失学;统计数字时失学率降低,平常则上升;农忙时,失学学生增多,农闲时减少;有的学生平时就读于别的学校,统计时回到母校充数等等。因此,即使许多地方表面上都达到了国家教委标准,失学率控制在1%内,但这种数字不应令人乐观,实质上的失学以及教学质量上的无保障真正令人担忧。

就岚县的人口文化构成来说,并不乐观(见表1—11)。

表1—11 岚县人口文化构成表

由表可知,到1982年文盲、半文盲仍占31%,据估计,1990年文盲、半文盲仍高达30%以上。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小学程度仅达36.7%,1990年也未达40%。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失学现象之上,而不对其基础教育的客观条件和现状作一番考察,想深入探讨失学现象和原因,可能导致事倍功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