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简办小学——河南固始县遏制中小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
在线阅读 收藏

固始县位于河西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境内地形复杂,人口众多,灾害频繁,素有“老、大、穷、远”之称。“老”那指固始县历史悠久,是革命老苏区;“大”即指固始县为河南省第二大县,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总人口l,295,769人;“穷”即指固始县经济贫困;“远”即指固始县地处偏远,远离省会和铁路线。

固始县有60%的乡镇地处淮河滩地和低洼易涝地区,南部山区森林因58年大办钢铁被砍伐殆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繁多。建国40年来,固始县9次遭受严重洪灾,6次遭受严重旱灾,龙卷风、冰雹、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不断发生。加上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固始经济仍处于落后状态,至今尚有少数地区未解决温饱问题。

经济不发达导致了教育的落后,83年以前,固始县教育结构单一,校舍破旧。尤其是农村小学,大都是泥巴房子、泥巴桌子、泥巴凳子的“三泥”学校。全县校舍18,489间,其中危房7,471间,占40.4%,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70%,截止89年底,河南省25个普及初等教育未达标乡中,固始县有7个,占总数的28%。

但是,在这种经济和教育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经过近几年尤其是90年一年的拼搏,固始县607所小学全部实现了“一无两有”,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年巩固率达98%,12—15岁少年普及率达99.4%,小学五年级学生毕业率达100%。未达标的7个乡也于90年底顺利通过省、地验收。这些可喜的成就既表明了固始人民在普及初等教育工作上下了狠功夫,花了大力气。也肯定了固始县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固始县政府、教育部门从固始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许多挽救流失少年的有效措施,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振兴教育的新路子。开办简办小学是固始县为挽救流失少年、提高普及率的一条颇具特色的对策。

简办小学(又称简易小学)是固始县教育部门对未入学和小学期间中途退学的12—15岁流失少年所采取的一种文化补救措施。由于家庭贫困,缺乏劳力,学校校舍、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流失生年龄较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全部组织这些流失少年返校学习不现实,也行不通。为解决这一矛盾,固始县教育部门对各乡村12—15岁少年入学情况进行逐人调查,统计出没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流失生,对他们采取开办简小速成班的办法,经过强化提高,使他们达到认识2,000字,会简单四则运算的普及程度,掌握初步的读、写、算的技能。简办小学以村为单位办班,各村选拔具有优秀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师利用学校放假有空闲教室之便对简小班学员进行集中授课,学习重点是三、四年级语文、数学课、学习时间为2个月左右。学习结束后,由县教育局统一命题考试,县普及初等教育专职工作队员监考、阅卷。学员语文、数学两科均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为合格学员,并颁发简办小学结业证书,等同于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固始县教育部门经过多年的办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从这些少年的自身利益出发,从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出发,对简办小学教育高度重视,进行严格的正规化管理,整个过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放松,不降低一项标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