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亿文盲,全世界每4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有2.2亿学生,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3左右读到初中,读到高中的不足30%,全国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5年。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国穷困地区教育落后现状更令人担忧。由于穷困,有的地方小学入学率只有三分之一,每年有100多万名学龄儿童不得不离开学校而过早地承担起生活和劳动的重担。他们向社会发出振聋发聩的乞求和呼唤:我们要读书!
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缜密的调查和论证,率先开展了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完成学业的工作,是为“希望工程”。
1990年是实施“希望工程”的第一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19个省(区)的39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救助了1万名失学儿童复学,并建立了5所“希望小学”。是年年底,基金会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岳西宽、崔建民两位教师筹建“中国希望工程赴贫困地区百县考察团”,组织大学生利用寒假探家机会赴全国22个省(区)的113个国家级贫困县,考察贫困地区失学现状,核证“希望工程”已取得的成果,并为进一步开展救助工作提供基础论证材料。
1991年初,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19名优秀大学生和两位青年教师组成的“中国希望工程赴贫困地区百县考察团”在北京成立。考察团成立之初,即得到基金会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副秘书长郗杰英、学院党委书记张修学、副院长李长江等领导同志欣然应聘担任考察团顾问。
考察团的成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华工商时报》、《China Daily》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首都各大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考察团成立和出发的消息。考察团成立的消息传出后,在全国一些高校中也引起反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部分同学找到考察团领导,要求参加考察;上海交通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同学写来措词恳切的信,积极要求参加考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陈劲南同学在来信中说:“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是全国数百万大学生的共同责任,“要是每个人都只顾眼前利益,国家又怎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呢?”
强烈的反响,恳切的词句,使考察团全体成员意识到肩负责任的重大。考察团团长岳西宽同志在完成系里正常的行政与教学工作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考察的筹备工作上,组织、动员、培训,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经常是很晚才回到家中。副团长崔建民同志重又找出社会调查方法方面的书籍和材料,参照这些材料,对调查取样方法、样本规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仔细推敲,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考察团成员吴建铭、蒋文胜、吕嘉林、夏乐君等同学不辞劳苦,从繁忙的复习考试中挤出时间,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寒冬腊月,119名考察队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冒着北方的风雪,踏着南方的泥泞奔赴考察地。在春节前后的20多天里,走访了113个贫困县的1,019个自然村,总行程3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8圈多)。崇山峻岭,乡间陌道,留下他们艰苦跋涉的足迹。
赴河南栾川县的王华东同学在大雪封山、道路受阻的情况下,绕道走山的背面,两进伏牛山,最后虽仍因大雪封山未能到达目的地,但精神可嘉。
赴四川宣汉县的李国英同学在泥泞的山道上滑倒,弄得满身伤痛,但她并不气馁,坚持把调查任务完成。
赴广西龙胜县调查的唐平秋、莫柯两位同学翻越岭,一天行程上百里,他们的精神感动了陪他们调查的伟江乡教区主任,他为两位同学题诗一首,描述他们考察的艰苦:
穷乡考察到伟江,山高路陡雪茫茫。
农户家中访贫苦,木道界上问路长。
晨亮离别罗古田,昏黑才到上岩山。
跨涧越溪赴洪水,肠肌肚饿土坪谈。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凭着这种吃苦精神,靠着自己挥洒的汗水和血泪,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换回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调查了1,535名基层教育干部,1,983名乡村教师,2,447名学生和1,624名学生家长;拍摄了650余幅反映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照片,完成了3,552份调查问卷;采写了144万字的考察笔记,形成调查报吿100余篇。
考察的艰辛,使同学们在意志品质和能力方面经受了一次“惊人的锻炼”。耳闻目睹的贫困,使他们接受了一场生动而严肃的国情教育,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很大触动。
面对因交不起20元书杂费而失学的少年,考察队员姚新春将身上仅有的10多元钱尽数掏出;面对从未照过像的乡亲,考察队员陈红用自己的照像机给全村每户人家照了一张像;面对众多常年为学生垫付书费的鞠躬尽瘁的乡村教师,考察队员们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一位考察队员在《考察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失落过、叹息过、抱怨过。但今天,看到那些孩子呵着手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认真学习时,我感到了惭愧,也看到了责任。这次考察所见到的一切,将使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张庆同学是在考察归来后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在递交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他这样写道:“考察归来,我才真正感受到说出一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很不轻松的事情,它意味着一种责任。作为人民养育的大学生,不为人民做事,不替他们着想,会觉得有愧的。”
考察结束了,同学们的表现和思想上的转变受到共青团中央、基金会及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3月26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奇葆同志在听取了考察团的汇报后指出:这次考察活动首先是给贫困地区的少年带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党和国家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精神;其次是把实践和效果紧紧地联系起来,产生了现实效果,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提高;同时也宣传了“希望工程”,对“希望工程”的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有待我们开垦。“皑皑的白雪,霏霏的阴雨,还有那冽冽的寒风,怎能让我们心中的圣火熄灭?茫茫的草原,险峻的高山,还有那深不可测的丛林,又如何能令我们前进的步伐减慢?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祖国的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担负起人民大学生的责任”——这才是119名考察队员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