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出土所见上古时期的计数工具——从上宅文化谈起
在线阅读

图一

这些出土的动物造型和小物件,体积都非常小。就已经公布的材料来看,小石龟长4.6厘米,算是这些小件物品中较大的了。关于陶、石羊头、陶猪头以及陶海马等的尺寸没有公布,但笔者曾在上宅文化陈列馆中看到过这些“小饰件”,长度均为几个厘米,大小与石龟相仿。上宅遗址的陶球和石球直径在1—1.5厘米之间。发掘者认为这批小件是装饰品。滑石猴肩部有穿孔,也许可以作为装饰品的证据,但无论是动物小件还是陶、石质小球,均不具备与其他物品相连或附属的痕迹,也就是说它们是单独存在和单独使用的物品。也有些学者推测这些动物与当时的宗教崇拜有关系。但这些遗物出土于地层中,而且上宅文化的遗址中并未发现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遗迹。同时,滑石猴之外其他动物造型多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关,它们更有可能具有更加实用的功能。

平谷上宅与北埝头遗址的发现绝不是仅有的特例,考古所见上古先民制造、使用的石质或陶塑小邱、小饼(包括俗称纺轮的圆形陶片)与动物小件,在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的数千年间,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许多文化遗址中。这类在上古时期广为流传并世代沿用的小器具,必定是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具有其特殊的功用,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这些小器具绝大多数(除少量陶球外)都是个体小且制作不精,小陶饼多取材于碎陶片,相当比例的小石子则是直接从河里的卵石中捡拾来的,它们的功用问题,在以往的考古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了。以下我们将选取各地遗址中的典型材料,并在与埃及、西亚相关遗物的类比中,提出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广开思路,深入开掘这些小件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

');" class="a2">收藏

1984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在北京近郊平谷区境内的泃河和错河沿岸,分别发现了上宅文化的两处遗址——上宅遗址1181712和北埝头遗址1181713。上宅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1181714,与东北地区的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存在相似之处,但又保持了一定的文化独特性。

上宅文化出土了一批石刻和陶制动物造型,颇值得我们注意。上宅遗址出土一件石猴造型物件,材质为黑色滑石,头部雕刻有眼睛、眉毛、耳朵、鼻、嘴,制作细腻。下部为一蝉形身子,肩部有一横向穿孔。(图一、1)同样质料的作品还有石羊头、小石龟(图一、5)等。陶制动物有陶羊头、陶猪头(图一、4)、陶蚕、陶海马等。此外,上宅遗址还出土一批陶球和一个石球。陶球中有一个是空心的,为泥质红陶,球壁很薄,素面无纹。内装一实心陶丸,摇晃时陶丸可滚动作响(图一、3)。石球则通体磨光,加工精细规整(图一、2)。北埝头遗址也出土一件陶球,是泥质黄褐陶实心圆球。另外该遗址还出土了多件小型陶饼、石饼,直径大多在2—4厘米之间,陶饼最大也不过6厘米,厚度都不超过1厘米。

图一

这些出土的动物造型和小物件,体积都非常小。就已经公布的材料来看,小石龟长4.6厘米,算是这些小件物品中较大的了。关于陶、石羊头、陶猪头以及陶海马等的尺寸没有公布,但笔者曾在上宅文化陈列馆中看到过这些“小饰件”,长度均为几个厘米,大小与石龟相仿。上宅遗址的陶球和石球直径在1—1.5厘米之间。发掘者认为这批小件是装饰品。滑石猴肩部有穿孔,也许可以作为装饰品的证据,但无论是动物小件还是陶、石质小球,均不具备与其他物品相连或附属的痕迹,也就是说它们是单独存在和单独使用的物品。也有些学者推测这些动物与当时的宗教崇拜有关系。但这些遗物出土于地层中,而且上宅文化的遗址中并未发现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遗迹。同时,滑石猴之外其他动物造型多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关,它们更有可能具有更加实用的功能。

平谷上宅与北埝头遗址的发现绝不是仅有的特例,考古所见上古先民制造、使用的石质或陶塑小邱、小饼(包括俗称纺轮的圆形陶片)与动物小件,在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的数千年间,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许多文化遗址中。这类在上古时期广为流传并世代沿用的小器具,必定是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具有其特殊的功用,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这些小器具绝大多数(除少量陶球外)都是个体小且制作不精,小陶饼多取材于碎陶片,相当比例的小石子则是直接从河里的卵石中捡拾来的,它们的功用问题,在以往的考古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了。以下我们将选取各地遗址中的典型材料,并在与埃及、西亚相关遗物的类比中,提出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广开思路,深入开掘这些小件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