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北京平谷刘家河发现了一座商代墓1181782。该墓形制相当大,东西宽约2.60米,南北向,由于遭受破坏,长度不详,可能会有4米以上,似有二层台,一些随葬品放置于墓南端的二层台上,另一些出于墓葬底部,墓底还发现有黑白相间的泥状物,当为衣食腐朽之遗迹。墓内随葬器物40余件,可分为铜、金、玉等三类。除金臂钏、金耳环、金笄和玉斧、玉柄、玉璜、绿松石珠串饰之外,还有一批青铜礼器、铁刃铜钺和一些铜人面形饰、铜泡、铜当卢等。其中青铜礼器包括云雷纹方鼎2件、弦纹鼎1件、饕餮纹鼎2件、人字形纹鬲1件、弦纹甗1件、饕餮纹爵1件、饕餮纹卣1件、三羊罍1件、饕餮纹瓿1件、饕餮纹盉1件、提梁三足盉1件、鱼纹盘1件、龟纹及鱼纹盘1件。这是北京地区一次商代考古大发现,引起了学术界长期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愈加凸显出来。
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些特殊,从形制上看似乎不是完全同时期的,颇像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有早有晚,延续了一段时间。其中的鬲,敛口,沿稍翻卷,上有二立耳。鼓腹,分裆袋足,下有三锥状实足。颈部饰弦纹二周,腹饰三组双线人字形纹。与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张寨南街窖藏所出的铜鬲近似1181783。甗,侈口,折沿,双立耳,分裆袋足,实锥状足根。器物上下合铸,甑部相当高,腹壁圆曲。口沿下有弦纹二周,袋足外饰双线人字形纹。除多了双立耳外,其形制与湖北黄陂盘龙城李家嘴M2所出的甗很相近1181784。Ⅰ式盉,封口,顶部隆起,上有长方形口,并置斜长管状流,器侧有大鋬,分裆为三个袋状空足。管流两旁有二圆饼形饰,组成一个简单的兽面。颈饰饕餮纹并界以连珠纹,与湖北黄陂盘龙城李家嘴M2所出盉相同1181784。卣,直口,长颈,深圆鼓腹,圈足。口上加盖,盖顶饰云雷纹与连珠纹。肩附绹索状提梁,提梁有链与盖相连。颈饰三周弦饰,肩饰变形象纹,腹饰饕餮纹并界以连珠纹。圈足饰弦纹和十字镂孔。其形制与湖北黄陂盘龙城李家嘴M1所出卣相同1181784。这些青铜器可以归入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还有那2件小方鼎,从其腹部四周所饰的云雷纹并上下界以连珠纹看,那也是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纹饰的特点之一,因此,小方鼎也可以列入这个时期。而其余的青铜器如高菌状柱的圜底爵,涡纹高菌状柱、底近平、截面为“T”形足的斝,纹饰繁缛的瓿,长颈、圆形鼓腹下附三近柱形足的提梁盉,饰饕餮纹及高扉棱的三羊罍,以及龟纹、鱼纹盘等,要比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稍晚一些,接近于殷墟一期青铜器。
综上所述,平谷刘家河所出青铜器的时代定在商代似无大差,但在具体的年代提法上又不尽完全相同。平谷刘家河商墓的考古发掘者依据青铜器的形制,把该墓的年代定为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即与藁城台西商代铜器群相差不远,其下限年代约相当于殷墟文化一期1181787。有学者认为甗、平底斝、袋足封顶盉、球形腹长颈提梁卣,都可能早到二里岗上层期第Ⅱ阶段;小方鼎腹较浅,已作长方形;圆鼎与鬲腹亦较浅,罍、长颈提梁盉等,近于殷墟一期同类器,所以刘家河商墓年代约相当于殷墟文化一期,即殷代早期墓1181788。还有学者提出刘家河商墓出土的袋足封顶盉、平顶斝、长颈圆腹提梁壶(卣)和甗时代较早,但总体应归为与殷墟相同的商代晚期1181789。我们说就青铜器发展而言,在郑州二里岗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期,其青铜器既接近于二里岗期上层商文化,又与成熟的殷墟文化有某些差别,这一阶段大约相当于河亶甲居相、祖乙迁邢、南庚迁奄至盘庚之初。这就把北京平谷刘家河、河北藁城台西等商代墓地和遗址涵盖其中1181790。总之,上面几种提法实质上很接近,大致把平谷刘家河商墓的年代锁定在商代二里岗文化晚段与殷墟文化一期之间,或稍前或稍后而已。
引人注意的是,平谷刘家河商墓所出的一件铁刃铜钺与藁城台西商代所出的铁刃铜钺相近1181791。均为陨铁锻制成薄刀,再与青铜浇铸成一体。说明至少在距今33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对陨铁有所认识和使用。
从平谷刘家河商墓所出的青铜器看,包括有食器鼎、鬲、甗,酒器爵、斝、罍、卣、瓿及水器盘等,其组合与中原地区相同。而圆鼎、鬲、斝、甗、盉、瓿的造塑及纹饰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别无二致,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由中原传来的。另有一些受中原地区较大影响,但也有自己的风格,如那一对方鼎。从过去考古发掘情况看,大方鼎是商代王室或高级贵族所用。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的张寨南街、西城墙南段外侧的南顺城街、东南城角外侧的向阳回族食品厂1181792、江西新干大洋洲1181793、山西平陆1181794等处均出土有大方鼎,在安阳殷墟王陵大墓发现有牛面方鼎和鹿面方鼎1181795、司母戊大方鼎1181796和妇好墓的司母辛方鼎1181797。平谷刘家河商墓所出的一对方鼎虽然形制很小,但也代表了墓主人的高贵地位和身份。其云雷纹饰和连珠纹饰同于中原,但其造型颇有地方特点。三羊罍等也是如此。这些青铜器可能是在当地铸造的。
此外,平谷刘家河商墓中所出土的饰物,有浓厚的北方青铜文化色彩。如金耳环,一端作扁喇叭形,宽2.20厘米,喇叭形底部有一沟槽,似原有镶嵌物。另一端作尖锥形,弯曲成直径1.50厘米的环形钩状。还有金臂钏,用直径0.30厘米的粗金丝制成,两端作扇面形,相对成环。其中的金耳环与北京昌平雪山及房山刘李台1181798、河北唐山小官庄1181799、内蒙敖汉旗大甸子1181800等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所出的金耳环、铜耳环的形制相似。这也能是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南渐有关,反映了商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某些关系。
平谷刘家河商墓的发现,扩大了商文化的分布地域,也填补了北京地区商代历史的考古空白。这里反映的商文化面貌,应该是代表了北方商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既与中原地区商文化关系密切,又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有一定联系。从墓内出土的包括一对方鼎在内的青铜礼器和铁刃铜钺看,墓主人地位很高,或可就是这一带某一方国的国君。这里既然有如此高规格的墓葬,也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居住址。例如20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三门峡上村岭虢国贵族墓地,经多次发掘有重大考古发现。经过40多年寻觅之后,终于在其东南约5公里处的李家窑遗址找到并发掘了虢国之都上阳城。因此,在平谷刘家河或其附近也可能发现一处商代地方性聚落中心甚至是方国都邑。这也是考古工作者所盼望的。
北京平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如以位于燕山南麓山前地带上宅遗址所代表的上宅文化,距今8500~7000年,与东北的兴隆洼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又与南面的磁山文化互有影响,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平谷还有黄帝陵、轩辕庙的遗存,这是历史上一处炎黄子孙们祭祀祖先的圣地。在刘家河商墓中所出饕餮纹铜鼎底部铸有凸线鳖形纹,青铜盘内中心部位有用涡纹、云雷纹、连珠纹组成的龟形图案。这些纹饰图案扩大之则成为“天鼋”的族徽,轩辕就是天鼋,这就与黄帝联系起来。虽然较为勉强,但对探讨遥远的黄帝文化来说,亦无不可。众所周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智慧、民族的象征和民族的创造。平谷的黄帝陵及轩辕庙,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1181801、河南灵宝黄帝陵1181802、新郑黄帝故里及帝都一样,受到炎黄子孙的万世景仰,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垂不朽!
平谷区,文化史,研究,三代时期,国际学术会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