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面前的山——痛悼邹衡先生
在线阅读 收藏

寒冬腊月,百草凋零。

火红的太阳今天早晨没有照常升起。

天,阴沉沉;风,冷飕飕。

稀疏的雪花无声飘落,满树的枝条随风摇曳。

一声悲笛传噩耗:

中国考古界痛失一位大师——

北京大学邹衡教授,离去了……

从郑州商城,到安阳殷墟,

文化分期奠基础,青年创业有根基。

夏文化在二里头,商汤亳都建郑州,

先商先周各有归,三代文化成系统。

逆水舟,迎风船,挑战权威排众言,

举起“郑亳说”大旗,千斤重任一肩担,

只缘心中有信念!

二十年引领学术大争鸣,独领风骚真奇观。

西亳郑亳相攻防,推动学术发展有功劳,

谁短谁长义何妨?!

崇拜圣人,不是只把《论语》颠倒诵;

尊敬先生,岂止墨守成文说?

承传其信念,发扬其精神,推动其事业,

尽把尊崇融其中。

于是我写了《夏文化内涵特征疑问》,

邹先生回答《与肖冰先生商谈夏文化内涵特征问题》,

有商讨,有解释,也有肯定,风范大家。

我又写下《郑毫说立论前提辨析》、《郑亳说四论据辨析》,

邹先生读得前文,却未及浏览后篇。顿足憾——

阴阳隔阻难聆先生讨论音。

读《商周考古》,我走进夏商周考古学的大门;

读《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我跨进夏商周考古学的殿堂。

岂止是我,得益学子己隔代。

忆前年,邹先生情长意切赠新书,

我奉札相谢肺腑言:

您是一座山,我愿奋力登攀!

而如今,先生驾鹤去,

一颗明星陨落了,一个旗手倒下了,

但精神不死,学问长在,邹先生没有离开!

邹衡先生走了,

邹先生走,

先生走了……

抑悲伤,放声吟:

面前有座山,红花绿树好景观。

众学友,携起手,

考古路上齐步走,

莫教前贤笑后人!

(原载2006年1月6日《中国文物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