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水电开发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在经历了以资金约束和市场约束为主的时期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约束开始占重要地位的时期。目前国内外对水电建设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能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其中涉及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大气的影响、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地质灾害、溃坝七个方面。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水能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对策。二是水能开发的经济学分析,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水能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三峡工程的国际意义与区域经济发展》(张岳,2003),《广东省飞来峡水利工程移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吴克强,2004),《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与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王秋生,2003)。三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中国水利发展总战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子云、肖仁春,2003),《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初探》(杨丽珍、杨宝嘉,2004),《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高俊才,2003),《三峡工程对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对策》(周淑清,2003)。四是关于水电建设带来的移民问题的研究,如《三峡工程移民》(段耀芳、戴尚安,2003;孙阳、张祥明,2003)等。四是针对怒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研究,相关的理论主要体现在围绕怒江梯级电站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论,相关研究主要有《澜沧江(漫湾)水电开发对怒江开发的启示》(何大明,2003),《怒江十问》(沈孝辉,2003),《怒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协调》(周斌,2004),《怒江13级水坝会不会步三门峡的后尘》(洪巧俊,2003)。最后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发,考虑水能资源开发对遗产完整性、真实性影响的研究。

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水能资源开发的研究涉及经济、生态、社会等诸方面,对三江并流区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各家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对于三江并流区的水能开发以及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已有的研究多从单一角度进行,具体系统研究三江水能资源开发对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影响,如何促进三江并流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弥补这一不足。

怒江流域具有以物种、生态的多样性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是现今地球上保存完好而稀罕的大自然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但社会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十分复杂。这一区域可利用自然资源中,水电开发条件优越,在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居重要地位。水电开发可极大地促进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水能开发对三江并流这样生态脆弱的世界遗产地区,水能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会十分突出。针对这一矛盾,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水电开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赞成开发的学者认为:“开发是实现我国新世纪能源平衡的需要”;“是落实温家宝总理把云南建成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的需要”;“是优化及改善我国东、中部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滇、川经济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

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怒江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地区进行水电开发不符合保护世界遗产的宗旨”;“横断山脉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其中怒江流域可以为多学科研究提供原生环境的宝贵数据,尤其是其丰富的遗传基因库,可以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生物学支持”;“建坝截流发电,改变库区和下游的水文、水流、水温、气候、地质、植被等方面生态系统状况,会导致流域生态恶化,将使这一地区乃至世界仅存的原始生物物种基因库遭受无可挽回的损失”。[1]

关于怒江水电开发之争其实质是水能开发中如何趋利避害,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电建设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研究将提供充足的实证使争论更有针对性,为水能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