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怒江干流水能资源开发促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途径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怒江大峡谷夹持在高黎贡山与怒山山脉之间,云南境内全长约316公里,平均深度超过2500米,有“东方大峡谷”之称。这里是水能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多种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复合区。峡谷西岸的高黎贡山是怒江与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平均海拔3500米,山势雄伟挺拔,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极为突出的地区。高黎贡山1992年被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3年7月,随着三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高黎贡山又成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八大片区之一。峡谷东岸的碧罗雪山,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涉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老窝山、白芒—梅里雪山两大片区。

申遗之初,考虑到怒江河谷区人地关系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将该片区遗产核心区划定为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缓冲区界定为2000米以上。然而,由于当前缺乏资金支持,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不够深入,当地居民的生存问题又直接威胁到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致使很多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管理乏力。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有效地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