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结语 从经济融合到祖国统一
在线阅读 收藏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祖国大陆和台湾拥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处于不同的“节点位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从两岸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出发,双方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展望两岸经济合作未来趋势,融合是应走之路。

20多年来,海峡两岸在经贸交流上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两岸都从中获得了重大利益。大陆在资金、技术、管理乃至就业等方面获益良多,而台湾在市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同样受益匪浅,可以说,两岸经贸交流达到了“双赢”效果,所以受到两岸同胞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从而形成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而台湾无论在投资、贸易、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日趋紧密,它已经深深地参与到祖国大陆经济发展进程中。台湾经济因而与大陆经济兴衰息息相关,已经不可能在与大陆经贸关系完全隔绝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与发展。两岸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功能性一体化”特征。

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的机遇和挑战,两岸应在已有的经贸交流基础上,深化经济合作,并寻求新的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推动经贸交流从“功能性一体化”向“制度性一体化”发展,更有利于海峡两岸在全球投资市场、销售市场、服务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造福于两岸人民。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满自信。按照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核心—半边缘—边缘”以及“体系之外”的理论分级,大陆将已从“体系之外”进入体系之内,将快速越过“边缘阶段”进入“半边缘阶段”,然后努力向“核心区”发展。这个“半边缘阶段”自然是针对全球而言的,如果仅仅针对东亚而言,这个“半边缘阶段”,实际上是祖国大陆在东亚区域核心化的过程。

对台湾而言,目前岛内存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但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是“全球化”力量,因为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能够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外,而台湾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特性决定其不可能自我“封闭”。正如萧万长所云:“‘全球化’是台湾要走的路,它可能为台湾带来各种新问题,但是台湾要有勇气与智能面对全球化的挑战。”1194371台湾必须也必然要走全球化的道路。

或许台湾当局至今仍然沉迷在“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但全力把祖国大陆排除在外”的陈旧思维中,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思维的荒谬和不智。随着大陆在东亚核心化进程的推进,两岸经贸交流必将更加活络和密切。在这种趋势推动下,“台湾决策者应该把两岸关系放在全球化的大架构中思考,客观面对中国大陆。……如果不能打破与中国大陆经济合作的障碍,会降低台湾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会影响到台湾与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因此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合作是不能避免的,台湾必须依本身在全球架构下的利益,订出现实可行的大陆政策”。1194372否则,台湾将不可避免地退出目前所处的东亚“半边缘区”的位置,陷入“边缘区”的深渊。

诚然,经济和政治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两岸经济的融合必然会推动政治的融合,进而达成祖国的最后统一。

李家泉先生认为处理两岸政治与经济关系应有四条基本信念:“第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第二,千利益,万利益,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第三,千关系,万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第四,从短期看,政治可以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因此,归根结底,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1194373

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中国的各种选择已经开始影响亚洲地缘政治力量分布,而它的经济势头必将使它有更强的物质实力和更大的雄心。”“‘大中华’的兴起将使台湾问题结束冬眠状态”,1194374“几乎可以肯定,历史和地理将使中国人越来越坚持——甚至是充满强烈感情地坚持——台湾最终必须与大陆重新统一。”1194375

确实,台湾问题作为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两大奋斗主题之一的“民族独立”1194376的遗留问题,所有炎黄子孙都希望两岸早日统一。当然,祖国大陆目前的中心任务是现代化建设,而“台湾问题与统一大业,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看,统一战略必须放到现代化的全局战略中思考,不应把统一问题凌驾于现代化之上”。1194377

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有信心的祖国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信心也同样在不断地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除非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宣布“台独”,引发全世界炎黄子孙的义愤,迫使祖国大陆通过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那么,随着日益密切的经贸交流和合作,海峡两岸经济必将加速融合,从“功能性一体化”发展至“制度性一体化”,从而为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