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双流县坚持与时俱进,认真总结经验,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发展思路,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有力促进了城乡经济互融,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5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45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
目前,双流县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工业上,制药、电子、新材料、机械等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具雏形,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农业上,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枇杷和冬草莓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家禽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一大批农产品品牌;服务业上,以航空运输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业处于西部领先水平。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内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县内还拥有5所大学,3所国家级重点中学,并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30余所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康弘制药等四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或国家级技术中心,科教技术力量十分雄厚。
随着成都城市沿南北轴向的迅速扩张,双流三面环绕成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吸纳大都市经济辐射的步伐不断加快。双流国际机场(全国第五大枢纽机场)扩建和第五航权的争取,其辐射西南、西北,连接欧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县委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三个集中”、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全面融入成都,加速城乡融合,努力构建和谐双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三产富县”、“都市农业”、“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倾力打造两区(西航港开发区、空港物流园区),突出建设两城(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华阳成都城市副中心),加速建设三走廊(东山快速通道生态观光走廊、双黄路文化休闲走廊、华龙路高档住宅休闲娱乐走廊),着力构筑成都经济增长极,奋力争创中国西部第一经济强县。
为此,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不断深化“三个集中”,在深化、完善、提高、创新上下功夫,切实抓好规划龙头、政策配套、城乡改革、农民转移四个环节。把双流作为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高起点定位,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双流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策配套,健全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二、加快城市建设,全面融入成都。按照成都市总体规划,加快双流北部新区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东升、华阳两个城市组团,积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快构筑大交通格局,通过快捷的交通网络,加快与成都的对接。
三、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速推动双流发展。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以要素聚集促进投资增长,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2.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把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打造全国一流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招大引强,扶优扶强,确保工业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有重大突破。
3.实施“三产富县”战略,依托区位优势和拥有全国第五大航空枢纽机场、火车站、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的优越条件,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发展有重大突破。
4.实施“都市农业”战略,以系统思维方式综合思考农业发展,坚持农业为都市服务的理念,着力打造“三条走廊”,发展休闲旅游,做强特色品牌,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有新突破。
5.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为推动双流新跨越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创新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现代企业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积极营造优质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激励创业、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推动双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