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古称龙川,素有江淮明珠之誉,南濒长江,东望上海,西傍扬州,为南京都市圈中一座卫星城市,全市人口106.5万,辖23个镇,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江都经济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县(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等荣誉称号。2004年江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7亿元,财政收入14.29亿元。
江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启铁路、328国道等国家级和省级公路、铁路穿境内纵横交错。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正在加速建设。从江都去南京1小时,到上海2小时,上北京8小时,人称“128工程”。许多到江都考察的国内外客商都由衷赞叹:“江都的区位优势在全国也不多见。”
江都滨江近海,长江及夹江岸线总长35.3公里。夹江段水深条件好,上游来沙量小,河床冲淤变化不大,河势较稳定,长江段水域宽广,是深水港区的优良港址。江都港三江营港区位于淮河、京杭大运河入江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逆流而上可达安徽、江西、湖北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经过大运河可贯通苏北、安徽、山东等地,具备发展近海、远洋和江海河联运的条件。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港区江岸稳定,深水逼岸,不坍不淤,号称“天然不冻港”。目前,江都的沿江开发正如火如荼,已累计投资5.5亿元,引进三资36.8亿元,水、电、路、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速推进,2005年将投资10亿元以上,筑巢引凤。实施3万吨综合码头、3万吨化工专用码头、4万吨自来水厂、5万吨污水处理厂、11万伏公变等十项重点工程。沿江开发区将引进10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亿元以上民资项目,10家企业入园开工建设。
近年来,江都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农业上,形成了花木、特水等特色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扩大到50万亩。工业上,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环保器材、电力器材等支柱行业。建筑业上,拥有10万建筑大军,遍及全国各地,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三:七次获得“鲁班奖”。三产服务上,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江都加快经营城市步伐,敞开城门搞建设,每年都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城建项目。着力塑造城市个性,做好水的文章,依水建城,透水造绿,做到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互动,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主体、以沿江新区和邵伯湖旅游区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二个滨江园林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各类各级教育同步发展,江都中学已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科技工作富有成效,被表彰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市)。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行列。2002年成功举办国际龙狮邀请赛,2003年又成功举办了国际民间歌舞邀请赛。新闻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多次组织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体育活动,多人在省、市体育比赛中获奖。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多次荣获卫生部、江苏省表彰。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成效显著。计划生育工作跻身省先进行列。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2002年,江都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城市。最近,江都市提出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新目标:“大干三五年:加快实现在苏中率先崛起,力争进入全省县(市)前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