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江苏省宜兴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南端,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三角中心,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太湖西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重点发展的四个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自秦朝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宜兴全境2039平方公里(水域250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山林60万亩,全市总人口106万,下设21个镇、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

宜兴陶瓷蜚声中外,被誉为“陶的古都”,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陶瓷制品主要有紫砂、彩陶、均陶、精陶、青瓷五大类,人称“五朵金花”。其中尤以紫砂古朴典雅、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和珍藏价值,深受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收藏家的珍爱。

宜兴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被誉为“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是江苏省重要的茶叶、毛竹、板栗产地。全市拥有茶园近6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40%;拥有毛竹18,2万亩,砍伐量占全省的70%,板栗产量占全省1/4。太湖渎区的宜兴百合,素有“太湖之参”的美誉。

宜兴山清水秀、名胜众多,被誉为“洞天世界”,是国家太湖风景区著名的旅游城市。被国家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景区,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境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游览胜地,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周王庙及其碑刻、太平天国王府及壁画、唐代龙窑遗址,以及新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尹瘦石艺术馆和竹海公园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宜兴人文荟萃、名流辈出,被誉为“教授之乡”。宜兴人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声名远扬,古代曾出过385名进士,4名状元。历史上文臣武将代不绝书,其中宰相就出过10位。近代:宜兴籍专家学者更是灿若群星,如: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唐敖庆,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音乐家蒋凤之、闵惠芬,政治家潘汉年,教育家蒋南翔,新闻学家徐铸成,“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心理学奠基人潘菽,外交家前驻美大使朱启桢,中国驻联合国裁军大使沙袓康等等。宜兴籍学者、专家遍布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副教授以上的有8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有19人,所以宜兴又有“千名教授一故乡”、“无宜不成校”的美誉。

宜兴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环保之乡”。全市拥有各类环保工业企业800多家,销售收入最多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正在向建成全国环保科研中心、环保技术信息中心、环保设备仪器质量监测中心、环保产业中心的目标迈进。

宜兴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是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之一。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增长18.3%,财政总收入完成近40亿元,增长30%,地方算收完成14亿元,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多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50元,增长13%。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排名第7位,在全国首批80家小康县(市)中名列前茅。

宜兴初步确立了比较鲜明的产业特色。多年来,宜兴围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乡镇、扶持规模企业的工作思路,强化产业导向和行业调控,加大扶优育强力度,培植经济发展亮点,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精细化工、化纤织造和陶瓷等几大特色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04年底,全市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已达120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8家,超20亿元的企业2家。

宜兴已经形成了新兴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根据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宜兴要建成“中国著名陶都,长江三角洲生态旅游城市,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中心”。目前,宜兴已基本形成了以城东新城区、城西物流园区、城北工业区、城南行政中心和宜城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为主的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形成了以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目前,宜兴市城镇人口55.3万人,城区建成面积35.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就达到53.8%。

宜兴始终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利用外资的新局面。2004年,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分别增长40.4%和26.1%,完成自营出口5.7亿美元,外经合作合同额1151万美元,分别增长31.3%和27.9%;全市已创办境外企业8家,设立境外窗口18个。

宜兴基本构建了比较领先的机制优势。目前,全市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流通企业改制已全面结束,大多数改制企业已渡过磨合期,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私营经济的迅速崛起。2004年,全市私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4%和47%,私营经济已成为宜兴经济中最为活跃、最具后劲、最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宜兴的投资贸易环境还有以下独到之处:宜兴市地形地貌十分丰富,不仅有适合发展制造业的工业集中区,还有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天然风景区,更有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的大片山坡水面,是一个可以多领域、全方位开发的好地方。

宜兴有丰富而优质的人力资源。宜兴是全国教育、科技先进县(市)。基础教育在江苏省各县(市)中名列前茅,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0%左右,每年有5000名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

宜兴有充足而清洁的能源。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管道经过宜兴,并在宜兴设立了一个中转站。500千伏宜兴变电站已经投运,使宜兴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此外,由国家投资47.5亿元建设的江苏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正在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竹海蓄能电站,选址规划已通过国家论证,前期工作正在实施,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华东电网调峰填谷能力,在长三角地区普遍电力紧张的形势下,可以为宜兴的电力供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宜兴有独特有利的区位条件。宜兴是苏浙皖接壤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城市,在本区域中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特别是新长铁路和锡宜高速、宁杭高速相继建成通车,从宜兴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大城市的时间均缩短到1.5小时左右,这使宜兴成为华东地区又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由于宜兴紧靠沪、宁、苏、锡、杭等特大型城市,这一区域内集聚着1亿多人口,其市场消费能力约占全国的1/4,因此,在宜兴从事生产制造有着广阔的市场腹地。

宜兴有一流的发展载体。宜兴拥有全国最具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在环科园投资,可以享受国家最高层次的优惠政策。近年来,宜兴又相继创办了诸桥、陶都、屺亭、官林等16个工业集中区和海关直通式监管点,投资者在环科园和集中区将享受集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于一体的全过程跟踪服务。

宜兴有良好的政务环境。宜兴市委、市政府实行“你发财,我发展”的开明方针,倡导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建立了行政审批证照办理中心和党风政风监察中心,健全了各项服务制度,优化了发展软环境。宜兴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正在创建“平安宜兴”、“社会治安安全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示范区”。所有这些,都为国内外客商来宜投资兴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