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三角”是一串晶莹的项链,那么桐乡就是其中一颗珠圆玉润的明珠;如果说“长三角”是一片茂密森林,那么桐乡就是其中的梧桐绿阴。梧桐引来了凤凰,凤凰衔来了明珠,明珠璀璨夺目,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良好的经济基础、优惠的兴业政策……折射了富庶美丽的桐乡。
桐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总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3个街道、9个镇和1个乡,属嘉兴市。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桐乡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吴越两国疆界,境内有70余处古文化遗址,最著名的包括马家浜文化石门罗家角遗址和谭家湾遗址,良渚文化早期普安桥遗址、中晚期姚家山和新地里遗址。桐乡人文荟萃,历代以来涌现了吕留良、张履祥、茅盾、丰子恺、钱君匋、徐肖冰、金仲华等一批名人贤士,是中国杭白菊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教育强市等多项荣誉。
2004年,桐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6亿元(新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2元。在2003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列第34位,居浙江省第15位。工业经济区域特色明显。已初步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工业区块和毛纺针织、化学纤维、丝绸服装和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超百亿元镇2个。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工业生投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2004年完成生产性投入达55.89亿元,同比增长32.5%。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发展,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迅速增加,其中亿元企业有50家,涌现出了桐昆化纤:巨石玻纤、天女稀土永磁、京马电机、健民过滤材料、双箭橡胶、新澳纺织等一批龙头企业,凭借产品在国内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成为全国行业“单打冠军”。“桐昆”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81.25亿元,“巨石”集团跻身亚洲三强。桐乡市还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蚕丝被、真丝毯生产基地”,濮院、洲泉、大麻分别获得了“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化纤名镇”和“中国家纺布艺名镇”荣誉称号。
近年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米、优质蚕茧、杭白菊、加工蔬菜、食草型畜禽、优质水果、名特优水产、花卉苗木等八大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建有一定规模的各类效益农业示范基地101个,面积4万亩,其中千亩特色农业园区9个。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嘉兴市级7家。杭白菊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杭白菊被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交、区域供水等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羊毛衫市场和崇福皮毛市场,全市完成市场成交额79亿元。旅游开发向纵深发展,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重新焕发青春,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并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景区继续保持在省内单个景点境外游客接待量第二的排名,二期将于年内开放。以名人文化游、水乡古镇游、市场购物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4亿元。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行业稳步发展,新兴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旧城综合改造,市区复兴路、北港河沿岸一带成为城市新景观,集商贸、行政、文化、居住于一体的振东新区在城市东部崛起,世纪花苑、凤凰城、碧水云天等高品位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城市建成区面积22.8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9.5%,“洁、净、畅、美、绿”的城市新貌已经展现。桐乡正朝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全市形成“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市区通往乡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初步构建,涌现出河山东浜头村、崇福五丰村、濮院永越村等一批生态型现代化新农村。茅盾故居、丰子恺故居、君匋艺术院、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和科技会展中心、图书馆、文化休闲广场等各类文化基础设施齐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硕果累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教育均衡化,普及了十五年基础教育,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地发展。全面推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市90%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平安桐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