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对一行销
在线阅读

图16-1 eToys网站的首页。eToys利用“顾客占有率”法则,成功经营该公司所诉求的消费群众,企图满足每一位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商业价值。

图16-2 eToys的首页显示出BabyCenter为eToys的家族成员,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充足的消费信息,网站公司当然也更能从中获取利益。

图16-3 BabyCenter的首页。父母可以在社群聊天区中互相交换意见,为宝宝做最完善的成长规划。

图16-4 BabyCenter的虚拟社群有个人化网页功能,以及相关育儿知识的连结、讨论区……等功能。

图16-5 BabyCenter的聊天室。对许多初为父母者来说,透过聊天室的互动,可以分享彼此经验,学到更多育儿的常识,而该网站也可以藉此推销商品。

图16-6 BabyCenter聊天室的网页。使用者可以透过右方看到上线讨论的名单,中间一大片空白则是信息窗。

对行销人而言,利用分众媒体进行目标行销是继大众行销之后最有力的行销利器,其行销方式是利用4P——通路、产品、价格和促销方法组合成各式各样的行销组合,好向不同族群的消费者进醒诉求。但是网路时代已经来临,网路启动了另一场行销革命,颠覆以往的大众行销和分众行销。1993年,Peppers与Rogers提出所谓的《一对一行销》(中文版由时报出版)观念,当时全球信息网才刚诞生不久,使用者还不算多,也没有几家厂商注意到这个新兴互动工具的未来潜力会如此惊人。可是,经过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纷纷上网,一对一行销的观念也因此备受重视,并且透过网际网路开始发扬光大。

在一般传统行销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卖得越多,利润就会跟随而来,很少人曾经怀疑过这项原则。但是当我们把这种市场占有率的原则搬上网际网路,希望高流量浏览者带来大量的消费者,成果却往往不如预期,然后一味地认定网路商店是无法赚钱的,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问题出在大家都把网路当作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体”,称其为传媒革命,而忽略了网路应该是一个“互动媒体”,更是一次通讯革命。我们不该把网际网路想成是电视的取代品,而该视它为电话与传真的取代品。传统行销工具大多受限于媒体的特性,仅能进行单向的信息传播,而网路不但具有多媒体的特性,还能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互动。过去强调市场占有率的行销方式是要让最多的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以要在最多流量的媒体上强迫灌输最耀眼的产品形象,消费者只能消极地选择接受或拒绝行销信息。今日的网路族却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网路浏览者非常自由,随时可以在网路上主动搜寻、比较相同类型的产品,所以行销信息的主导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上,行销专家因此认为今后网路行销必须采取“两愿行销”的方式,必须先“占有”消费者一对一的关系,首先要消费者愿意,才能开始推销商品,这就是“顾客占有率”法则——先占有顾客关系,然后才能产生利润。

那么何谓“顾客占有率”呢?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里,一般公司利用制造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以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尽量把产品行销出去;市场占有率越高,则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多。一对一行销则着重于扩展与个别客户间的关系,把多样的产品推销给同一位消费者,掌握的客户关系越多,且行销给每一客户的产品越多,则利润增加越多。试想eToys在BabyCenter上收集了一对准父母的资料,分析他们的社经背景、消费型态及消费能力后,就推荐宝宝使用帮宝适纸尿片,并和父母签下一年合约,依宝宝成长的体位定时定量地送尿片到家。这种作法对父母来说,既方便又可以享受大量采购的折扣。同样的,奶粉、宝宝健康食品也可以一次签约,多年定时定量地供应。当eToys发觉宝宝3岁了,父母开始关心宝宝的学习能力时,一系列的卡通、音乐带和学习光碟就可以透过社群讨论的口碑推销出去。我们仔细想想在宝宝成长到10岁的过程中,这当中会有多少商机?“顾客占有率”的价值在这里,网路行销的价值也在这里。

Peppers与Rogers提出的一对一行销观念中,包含了以下几个重点:顾客占有率、顾客保有与开发、重复购买法则、与消费者对话。后来,他们在1997年时又在另一本著作Enterprise One to One中提出如何实践一对一理念的方法,并说明了应用网际网路的可能性,综合该本书的论点,Peppers与Rogers要阐述的观念是厂商若想开源节流,必须维系旧有客户,增加客户的总消费量,并经常与客户沟通;而所谓的“一对一”,只是为达成上述目的的一种行销手法。惟有掌握住每位客户的详细资料,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互动并维持良好关系。

无论是在真实市场中行销或是网路行销,只有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的学习型关系,才有机会成为市场赢家!Peppers与Rogers在《一对一行销》的结论中指出,硬体是短暂的,只有软体才能长久。专利与版权会过期,产品的改良会被模仿,新产品迟早会被淘汰,新服务也会为竞争者所仿效,无论企业如何有创造力,惟一真正无价的还是基于互利、互信而建立的客户关系。

在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上,潘尼(JCPenny)百货公司的网站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潘尼百货在全美有1300家分店,每年要花费近10亿美元的广告费来进行促销。1994年,潘尼百货开始上网做生意,但消费者还是不喜欢在网上浏览潘尼百货的邮购目录,这时潘尼百货就改变了行销策略,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信息服务,例如线上的“婚嫁柜台”(Bridal Registry);潘尼百货的点子是如果有一对新人要结婚,他们就会把想要的结婚礼物清单交给百货公司处理,假如亲朋好友要送礼物给这一对新人,只要上潘尼百货的网站,要求列出该对新人的礼物清单,并从中点选礼物给这一对新人即可。这样一来,不仅送的礼物符合新人的要求,而且也方便每一位祝福新人的亲友。潘尼百货还趁机掌握住每一位客户的资料,以赚取未来生意的机会。潘尼百货网站的策略目标即在于收集大量的客户资料,与每一位客户维系亲密感,以了解每一位客户的生活型态。

网路行销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与消费者维持互动的亲密感,和收集消费者的资料以进行生活型态的分析,这些关系与资料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行销效益,网上一对一行销之于大众行销的绝对优势正在这里。

');" class="a2">收藏

前不久美国线上玩具店eToys签署了一件收购BabyCenter的正式协议书,此项交易将在今年6月完全定案,这当中透露出什么样的行销哲学及商业模式?

BabyCenter是一个私营的网站,主要诉求对象是一些初为人父母与即将为人父母的人,BabyCenter提供了社群的聊天区,并可以线上订购所有婴儿产品及日用品,更与医疗部门结盟以提供各项健康谘询。

在BabyCenter的社群聊天区中,初为人父母者可以互相交换意见,为自己的宝宝做最完善的成长规划,当然这些由父母所提供的宝宝资料将被BabyCenter所收集,试想如果BabyCenter收集这些资料到宝宝8岁、10岁,那么宝宝的成长过程不都被BabyCenter所掌握了吗?

BabyCenter将可以分析每一位宝宝成长的生活型态,包括不同性别的宝宝所喜欢的衣服样式、兴趣主题、玩具和休闲活动等等。每一位宝宝从母亲怀胎开始到成长至10来岁为止,将会带来多少玩具及穿着消费的价值?占有一位宝宝成长阶段的所有商机将展现出丰富的收益,eToys注意到Peppers与Rogers提出的“顾客占有率”法则,可以说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见图16-1、图16-2、图16-3、图16-4、图16-5、图16-6)。

图16-1 eToys网站的首页。eToys利用“顾客占有率”法则,成功经营该公司所诉求的消费群众,企图满足每一位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商业价值。

图16-2 eToys的首页显示出BabyCenter为eToys的家族成员,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充足的消费信息,网站公司当然也更能从中获取利益。

图16-3 BabyCenter的首页。父母可以在社群聊天区中互相交换意见,为宝宝做最完善的成长规划。

图16-4 BabyCenter的虚拟社群有个人化网页功能,以及相关育儿知识的连结、讨论区……等功能。

图16-5 BabyCenter的聊天室。对许多初为父母者来说,透过聊天室的互动,可以分享彼此经验,学到更多育儿的常识,而该网站也可以藉此推销商品。

图16-6 BabyCenter聊天室的网页。使用者可以透过右方看到上线讨论的名单,中间一大片空白则是信息窗。

对行销人而言,利用分众媒体进行目标行销是继大众行销之后最有力的行销利器,其行销方式是利用4P——通路、产品、价格和促销方法组合成各式各样的行销组合,好向不同族群的消费者进醒诉求。但是网路时代已经来临,网路启动了另一场行销革命,颠覆以往的大众行销和分众行销。1993年,Peppers与Rogers提出所谓的《一对一行销》(中文版由时报出版)观念,当时全球信息网才刚诞生不久,使用者还不算多,也没有几家厂商注意到这个新兴互动工具的未来潜力会如此惊人。可是,经过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纷纷上网,一对一行销的观念也因此备受重视,并且透过网际网路开始发扬光大。

在一般传统行销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卖得越多,利润就会跟随而来,很少人曾经怀疑过这项原则。但是当我们把这种市场占有率的原则搬上网际网路,希望高流量浏览者带来大量的消费者,成果却往往不如预期,然后一味地认定网路商店是无法赚钱的,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问题出在大家都把网路当作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体”,称其为传媒革命,而忽略了网路应该是一个“互动媒体”,更是一次通讯革命。我们不该把网际网路想成是电视的取代品,而该视它为电话与传真的取代品。传统行销工具大多受限于媒体的特性,仅能进行单向的信息传播,而网路不但具有多媒体的特性,还能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互动。过去强调市场占有率的行销方式是要让最多的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以要在最多流量的媒体上强迫灌输最耀眼的产品形象,消费者只能消极地选择接受或拒绝行销信息。今日的网路族却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网路浏览者非常自由,随时可以在网路上主动搜寻、比较相同类型的产品,所以行销信息的主导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上,行销专家因此认为今后网路行销必须采取“两愿行销”的方式,必须先“占有”消费者一对一的关系,首先要消费者愿意,才能开始推销商品,这就是“顾客占有率”法则——先占有顾客关系,然后才能产生利润。

那么何谓“顾客占有率”呢?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里,一般公司利用制造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以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尽量把产品行销出去;市场占有率越高,则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多。一对一行销则着重于扩展与个别客户间的关系,把多样的产品推销给同一位消费者,掌握的客户关系越多,且行销给每一客户的产品越多,则利润增加越多。试想eToys在BabyCenter上收集了一对准父母的资料,分析他们的社经背景、消费型态及消费能力后,就推荐宝宝使用帮宝适纸尿片,并和父母签下一年合约,依宝宝成长的体位定时定量地送尿片到家。这种作法对父母来说,既方便又可以享受大量采购的折扣。同样的,奶粉、宝宝健康食品也可以一次签约,多年定时定量地供应。当eToys发觉宝宝3岁了,父母开始关心宝宝的学习能力时,一系列的卡通、音乐带和学习光碟就可以透过社群讨论的口碑推销出去。我们仔细想想在宝宝成长到10岁的过程中,这当中会有多少商机?“顾客占有率”的价值在这里,网路行销的价值也在这里。

Peppers与Rogers提出的一对一行销观念中,包含了以下几个重点:顾客占有率、顾客保有与开发、重复购买法则、与消费者对话。后来,他们在1997年时又在另一本著作Enterprise One to One中提出如何实践一对一理念的方法,并说明了应用网际网路的可能性,综合该本书的论点,Peppers与Rogers要阐述的观念是厂商若想开源节流,必须维系旧有客户,增加客户的总消费量,并经常与客户沟通;而所谓的“一对一”,只是为达成上述目的的一种行销手法。惟有掌握住每位客户的详细资料,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互动并维持良好关系。

无论是在真实市场中行销或是网路行销,只有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的学习型关系,才有机会成为市场赢家!Peppers与Rogers在《一对一行销》的结论中指出,硬体是短暂的,只有软体才能长久。专利与版权会过期,产品的改良会被模仿,新产品迟早会被淘汰,新服务也会为竞争者所仿效,无论企业如何有创造力,惟一真正无价的还是基于互利、互信而建立的客户关系。

在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上,潘尼(JCPenny)百货公司的网站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潘尼百货在全美有1300家分店,每年要花费近10亿美元的广告费来进行促销。1994年,潘尼百货开始上网做生意,但消费者还是不喜欢在网上浏览潘尼百货的邮购目录,这时潘尼百货就改变了行销策略,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信息服务,例如线上的“婚嫁柜台”(Bridal Registry);潘尼百货的点子是如果有一对新人要结婚,他们就会把想要的结婚礼物清单交给百货公司处理,假如亲朋好友要送礼物给这一对新人,只要上潘尼百货的网站,要求列出该对新人的礼物清单,并从中点选礼物给这一对新人即可。这样一来,不仅送的礼物符合新人的要求,而且也方便每一位祝福新人的亲友。潘尼百货还趁机掌握住每一位客户的资料,以赚取未来生意的机会。潘尼百货网站的策略目标即在于收集大量的客户资料,与每一位客户维系亲密感,以了解每一位客户的生活型态。

网路行销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与消费者维持互动的亲密感,和收集消费者的资料以进行生活型态的分析,这些关系与资料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行销效益,网上一对一行销之于大众行销的绝对优势正在这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