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使晋江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1985年的“药案”,给晋江重大的冲击,波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晋江的路子是不是对?今后如何发展?这是当时摆在县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他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而是认真地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本地实际情况总结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他们坚定地认为晋江的经济发展虽然几经风雨,但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它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县人民多年心血的凝结,必须百般珍惜、爱护。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发展之所以呈现蓬勃生机和活力,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符合党心、民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就晋江本身的工作来说,主要的是三条:一是深入开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教育,坚决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特别是冲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洪流的积极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开拓前进;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经济管理和监督,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强调要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并做好扶贫工作,保证经济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县情出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引进资金、设备、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按“适度超前、先走一步”的原则,重新修订了全县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抓基础(粮食生产)、稳支柱(乡镇企业)、上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靠科技(科教兴农)”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线(沿海)、三点(安海、青阳、晋南)、三个层次(县、重点工业卫星镇、一般乡镇)全面开花”的指导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放胆大干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