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亘古而常新。人们对谣言的感性认识亘古有之,但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媒介演变是谣言研究的主要线索,贯穿于谣言研究的整个历程。近年来,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期不稳定性的加剧,谣言问题愈加凸显,并且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成为一种社会舆论的“常态”。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现象,展示当前谣言研究的最新进展。在“研究综述”部分,研究者回顾和梳理近年来国内外谣言相关研究,总结研究议题偏向,重点就网络谣言研究的理论模式、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趋势展开探讨。“案例分析”部分选取典型谣言案例研究进行组稿,探究突发公共事件、灾难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中谣言传播特征、演变机理、造谣者行为模式,以及致癌谣言、食品安全谣言、科技谣言等不同类型谣言的历史渊源、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基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就新的传播语境下谣言传播现象进行学理性分析。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使信息传播门槛降低,海量的不确定性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构成桑斯坦所言的网络“信息流瀑”,深刻影响大众传播心理和行为。基于移动社交媒体建立的人际网络传播则进一步加剧了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倾向。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矛盾突出,导致社会焦虑和心理恐慌升级,集体记忆以及社会信任缺失成为谣言发生的社会认知动力。多学科交叉研究拓宽了谣言的研究思路,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舆情动态的把握以及谣言应对的有效性仍然是研究的重点。在谣言治理方面,网络谣言的自净和他净机制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