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图1 金羊 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图2 金珠(东汉)长沙市五一路出土

图3 金花钿 南京郭家山东晋一号墓出土

图4 影塑 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金钿以宝石为嵌饰,便又有宝钿之名,而它以加工好的金粟粒勾勒花形,花瓣、花心之内嵌宝,此金粟与宝石的结合,则又可名作宝粟。除镶嵌宝石之外,金钿尚有另外一种装饰物,此即金虫,或曰青虫、玉虫。吴均“宝粟钿金虫”即是也,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珠概杂青虫”1247818;唐李贺《恼公》“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1247819;五代顾夐《酒泉子》“掩却菱花,收拾翠钿休上面。金虫玉燕。琐香奁”1247820,所咏俱是。末一例“金虫玉燕”之玉燕,用《洞冥记》故事1247821,在此代指钗;金虫是钗首嵌饰,句出前人,这里也有用典的意思,但这种装饰方法却也是当日生活中实有的情形。
不过今人对诗中“金虫”的来历或不明所以,以是别有所解。《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释《恼公》篇之“腰袅带金虫”曰:“‘腰袅’句:曾益《注》:‘金虫,镂金为虫饰也。’王琦《解》:‘腰袅,宛转摇动之貌。金虫,以金作蝴蝶蜻蜓等物形而缀于钗上者。宋祁《益部记》利州山中有金虫,其体如蜂,绿色,光若泥金,俚人取作妇女钗
之饰。’曾益、王琦所解非是。按,金虫即金凤,带有凤形的金钗,在头上摇曳不定。王沂孙《八六子》:‘宝钗虫散,绣衾鸾破。’虫散即凤散,与‘鸾破’相对。以虫称凤,由来已久。《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珠概杂青虫。’青虫,即青凤。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金虫即金凤,粟粒珍宝镶嵌在金凤宝钗上。”1247822
明曾益《昌谷诗注》释金虫曰“镂金为虫饰”,固非;清王琦曰“以金作蝴蝶蜻蜓等物形而缀于钗上”,也不确,但他援引宋祁说以释金虫,却并不误。凤虽有虫之称,然而李贺诗以及《笺注》所引诗词中的青虫与金虫,绝非青凤与金凤。《益部记》,全称《益部方物略记》,《说郛》宛委山堂本作:金虫,“出利州山中,蜂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以佐妇钗
之饰云。赞曰:虫质甚微,翠体金光,取而桥之,参饰钗梁”1247823。宋祁《景文集》卷四十七又有《金虫赞》一首,与这里的文字大同小异,所述为同一事。金虫,或曰青虫,又名金花虫、绿金蝉、吉丁虫。《唐六典》卷二十二曰“中尚署令掌供郊祀之圭璧及岁时乘舆器玩,中宫服饰,雕文错彩,珍丽之制,皆供焉”;“其所用金木、齿革、羽毛之属,任所出州土以时而供送焉”。以下列举广州及安南供物,有“青虫、真珠”。作为供物的青虫和真珠,自是用于宫中器玩服饰的“雕文错彩”。而这里的青虫,便是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到的“吉丁虫”。陈曰:吉丁虫“甲虫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洲也”,其功用,乃令人喜好相爱,因此“人取带之”1247824。此岭南,指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宾州在今广西宾阳;澄洲,今广西上林。陈说尚有更早的来源。清《广东通志》卷五十二《物产志》引竺法真《登罗浮山疏》云:“金花虫,大如斑猫,形色文彩如金龟子,喜藏朱槿中,多双栖,亦名绿金蝉,又名吉丁虫,带之令人增媚。”竺法真大约是刘宋末至齐梁间人,所著《登罗浮山疏》已佚,唯见类书称引。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四“金花虫”条似即演述此说:“金花虫,大者如斑猫,有文采,其背正绿如金贴,有翅生甲下。一名绿金蝉。喜藏朱槿花中,一一相交。取带,令人相媚。予诗:持赠绿金蝉,为卿钗上饰。双栖朱槿中,相媚情何极。”按照这里的记述,“令人相媚”的传说,原是由古人所认为的金虫的生活习性而来。而所谓“金虫”,实即鞘翅目吉丁虫科色泽美丽的种类(古称“吉丁虫”,与今昆虫学分类中的“吉丁虫”含义并不对等),其鞘翅闪动金属光泽的蓝,又或绿与铜绿、翠绿,而在光线的反射下,常常微泛金光,因有金虫之名。且因为鞘翅为吉丁质,故可历久不坏。可知“宝粟钿金虫”、“珠概杂青虫”以及“宝钗虫散”,诗词中的金虫和青虫,均指此虫,更确切的说法,是指虫的鞘翅。“宝粟钿金虫”,意即金粟粒铺焊作花形,其内填嵌金虫翅,“钿”,在此是用作动词。李贺诗中的“金虫”,自然也作不得他解。
由诗歌展示出来的这样一条线索,可见金虫翅膀用为装饰材料的做法,是从南北朝一直延续下来的。虽然迄今为止中土未能发现物质遗存,但周边的日本和朝鲜,却不乏工艺相同的实物1247825。

图5-1 法隆寺玉虫厨子
最著名的一例,为日本奈良法隆寺中的玉虫厨子1247826。东瀛文献记其事曰,“向东户有厨子,推古天皇御厨子也,其形长腰细也,以玉虫羽以铜雕透唐草下卧之,其内金铜阿弥陀三尊御”。又,“东面有葺覆玉虫之玉殿,推古天皇御厨子也,置金铜弥陀三尊以为本尊像”1247827。是玉虫厨子为推古天皇时物,初始置于橘寺,后移至法隆寺金堂。推古天皇元年,当隋开皇十三年。“玉虫厨子之建造年代,现在殆难确定,然就厨子上部宫殿之建筑式样及其花纹图案等观之,则显然承袭中国六朝式之衣钵,而为日本飞鸟期艺术式样之缩图。”1247828所谓“厨子”,实即宫殿式佛龛。它的底端为饰以覆莲的台座,其上是很夸张的束腰,于是同上方的仰莲合成一个方柱形须弥座,座上为单檐九脊顶的宫殿。宫殿四隅上下皆缘以镂空雕刻的缠枝卷草,玉虫翅膀便衬在卷草纹之下,在镂空处荧荧闪光(图5)。

图5-2 装饰玉虫的局部(一)

图5-3 装饰玉虫的局部(二)
此例之外,尚有正仓院藏“玉虫装刀子”一对1247829(图6),玉虫翅膀便贴饰在刀鞘。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称作“木心桦缠镶以玉虫翅”,并解释道:玉虫(たまむし)为吉丁虫科之一种,翅极绿而有光泽并带红线,细巧美丽,历久不坏,镶嵌中之珍品也。朝鲜庆州金冠塚发现之金冠,日本奈良法隆寺飞鸟时代(五四〇至六四四)之玉虫厨子,均利用此虫翅以为装饰。按《唐六典》卷二二,中尚署掌岁时乘舆器玩服饰,广东安南贡品,有“紫檀、梠木、檀香、象牙……青虫、珍珠……”,今广东、安南俱产吉丁虫,则《六典》所称之青虫,当即玉虫无疑。正仓院物品所用之玉虫,据山田保治氏之研究,乃日本关西地方所产之虫云1247830。关于玉虫饰物之种种,这一节叙述颇得要领。法隆寺玉虫厨子、正仓院藏玉虫饰柄的刀子,都是这一类。

图6 玉虫装刀子 正仓院藏
同样的装饰工艺,也见于古代朝鲜半岛。如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新罗时代的玉虫饰铜鎏金鞍桥、马镫和杏叶1247831(图7)。《朝鲜历史文物》著录平壤市力浦区戊辰里出土一枚“太阳纹镂空金铜装饰品”(图8),为高句丽时期之物1247832。图版说明曰:“这个金铜装饰品的框子很像切成一半的桃子。金铜板中央有稀疏地镶了玉珠的两层圆圈,圈里镂刻了象征太阳的三脚乌。在其外边刻了熊熊燃烧的烈火般的云纹,在其中间刻了轻轻飞翔的小鸟。为了突出镂空,铺一层吉丁虫的翅膀,给金铜板形成金绿色的底色。利用吉丁虫翅膀修饰的手法,是只能在我国看到的固有的手法。”此枚饰品采用的装饰工艺与法隆寺玉虫厨子是相同的,当然,这不是只能在朝鲜看到的固有的手法。至少可以说,它在中国、日本皆曾流行。只是中土没有实物遗存,但沿用的时间却不短,活跃在诗词歌赋中的历史,则更长。

图7-1 玉虫饰鞍桥(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

图7-2 玉虫饰马镫(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

图7-3 玉虫饰杏叶(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右为玉虫示意)

图8 金铜玉虫饰件 平壤市力浦区戊辰里出土
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今夕何夕,花然锦帐中。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这一首诗的意思本来平常,却因“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一联被认为咏物拟象格外传神而成为名句。它把钗的样式转换作两般意象来为灯花写照,即巧将吴均的“宝粟钿金虫”一分为二,更见娇俏,以至于“玉虫”后来竟成为灯花的一个别称。又以桂花点点团簇亦似金粟,这一组拟喻也被用作桂花之咏赞。如张孝祥《浣溪沙·王仲时席上赋木犀》“翡翠钗头缀玉虫,秋蟾飘下广寒宫。数枝金粟露华浓”;又吴文英《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状桂花云“宝粟万钉花露重”“钗列吴娃,
褭带金虫”。诗词作者虽然意在用典,乃至照搬李贺诗句“
褭带金虫”,不过“宝粟钿金虫”的工艺,在唐宋时代实际上并没有退出装饰领域而真正成为“古典”。
吉丁虫之金碧荧然者,用为女子簪钗之饰的风习,似乎在南方不曾断绝1247833,而明末禁中宫人又别有一种以草虫制作的簪钗。明蒋之翘《天启宫词》:“
斗潜来内上林,罗衣轻试柳边阴。逡巡避众闲寻扯,一笑拼输草里金。”其下自注曰“坤宁宫后园名内上林,时宫人所插闹蛾,尚用真草虫夹以葫芦形,如菀豆大,名‘草里金’,一枝可值三二十金”1247834。这里所谓“闹蛾”,可以作为明代流行的草虫簪之统称,其时多用金银及金银镶嵌珠宝以肖形——如蜜蜂、蜻蜓、蜘蛛、蚂蚱、蟾蜍、蝎虎、蝉等等——用作簪首。此以真虫,自然别致。只是不见实物,因未能确知其式毕竟如何。
');" class="a2">收藏
“宝粟钿金虫”,句出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此为六首之二中的一联,即“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1247808。吴均的这首诗并非名篇,这一句诗也非名句,但它却涉及一项古老的装饰工艺,而这一项工艺似乎久已被遗忘了。
南北朝至隋唐,频频见于诗人吟咏的金饰,有金钿一种。如梁何逊《咏照镜诗》“羽钗如可间,金钿畏相逼”1247809;丘迟《敬酬柳仆射征怨》“耳中明月珰,头上落金钿”1247810;陈后主《七夕宴乐修殿各赋六韵》“玉笛随弦上,金钿逐照迴”1247811,又徐陵《玉台新咏集·序》所云“反插金钿”;等等。
钿有两读,一读tián,一读diàn。前者用为名词,乃指金花。《说文新附·金部》:“钿,金华也。”《集韵·先韵》:“钿,金华饰也。”《玉篇·金部》:“钿,金花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间钿”条释“钿”曰:“《桂苑珠丛》云:‘金花宝钿也。’《文字集略》云:‘金钿,妇人首饰也。’”后者,用为动词。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九“间钿”条曰:“《考声》云:以珍宝厕填也,装饰也。”希麟《一切经音义》卷五“钿饰”条曰:“上堂练反。《字书》:宝瑟钿以饰器物也。从金,田声。又音田,花钿也。”宋戴侗《六书故》第四《地理一》:钿,“金华为饰,田田然也”。所谓“以珍宝厕填”,多是指以珍宝填嵌金银器。作为首饰的花钿,当是兼用两意,即填嵌宝石的金花。“田田”通常用作形容鲜碧、浓郁,而若对照金花实物,则解作“盛密之貌”,或者“合式”。
金粟攒焊的工艺,汉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金天禄、金羊1247812(图1)。不过最为多见的是金粟攒焊而成的小金珠,如长沙市五一路出土的数件1247813(图2)。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方法便运用于金花的制作。造型一般如梅花六出,金珠亦即金粟粒沿边勾勒为花朵的轮廓,如南京郭家山东晋一号墓出土的金花二十四枚1247814(图3)。花瓣、花心原初或嵌宝石,但出土时已无嵌物。六朝诗歌中提到的花钿,如梁刘遵“履度开裾襵,鬟转匝花钿”1247815,庾肩吾“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1247816,等等,便是这一类。既曰“插花钿”,则它的固定方式也当如簪钗一般,即装置用于插戴的脚。又曰“鬟转匝花钿”,可知花钿是周鬟插戴。北魏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的影塑有两鬟插戴花钿的形象1247817(图4)。

图1 金羊 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图2 金珠(东汉)长沙市五一路出土

图3 金花钿 南京郭家山东晋一号墓出土

图4 影塑 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金钿以宝石为嵌饰,便又有宝钿之名,而它以加工好的金粟粒勾勒花形,花瓣、花心之内嵌宝,此金粟与宝石的结合,则又可名作宝粟。除镶嵌宝石之外,金钿尚有另外一种装饰物,此即金虫,或曰青虫、玉虫。吴均“宝粟钿金虫”即是也,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珠概杂青虫”1247818;唐李贺《恼公》“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1247819;五代顾夐《酒泉子》“掩却菱花,收拾翠钿休上面。金虫玉燕。琐香奁”1247820,所咏俱是。末一例“金虫玉燕”之玉燕,用《洞冥记》故事1247821,在此代指钗;金虫是钗首嵌饰,句出前人,这里也有用典的意思,但这种装饰方法却也是当日生活中实有的情形。
不过今人对诗中“金虫”的来历或不明所以,以是别有所解。《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释《恼公》篇之“腰袅带金虫”曰:“‘腰袅’句:曾益《注》:‘金虫,镂金为虫饰也。’王琦《解》:‘腰袅,宛转摇动之貌。金虫,以金作蝴蝶蜻蜓等物形而缀于钗上者。宋祁《益部记》利州山中有金虫,其体如蜂,绿色,光若泥金,俚人取作妇女钗
之饰。’曾益、王琦所解非是。按,金虫即金凤,带有凤形的金钗,在头上摇曳不定。王沂孙《八六子》:‘宝钗虫散,绣衾鸾破。’虫散即凤散,与‘鸾破’相对。以虫称凤,由来已久。《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珠概杂青虫。’青虫,即青凤。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金虫即金凤,粟粒珍宝镶嵌在金凤宝钗上。”1247822
明曾益《昌谷诗注》释金虫曰“镂金为虫饰”,固非;清王琦曰“以金作蝴蝶蜻蜓等物形而缀于钗上”,也不确,但他援引宋祁说以释金虫,却并不误。凤虽有虫之称,然而李贺诗以及《笺注》所引诗词中的青虫与金虫,绝非青凤与金凤。《益部记》,全称《益部方物略记》,《说郛》宛委山堂本作:金虫,“出利州山中,蜂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以佐妇钗
之饰云。赞曰:虫质甚微,翠体金光,取而桥之,参饰钗梁”1247823。宋祁《景文集》卷四十七又有《金虫赞》一首,与这里的文字大同小异,所述为同一事。金虫,或曰青虫,又名金花虫、绿金蝉、吉丁虫。《唐六典》卷二十二曰“中尚署令掌供郊祀之圭璧及岁时乘舆器玩,中宫服饰,雕文错彩,珍丽之制,皆供焉”;“其所用金木、齿革、羽毛之属,任所出州土以时而供送焉”。以下列举广州及安南供物,有“青虫、真珠”。作为供物的青虫和真珠,自是用于宫中器玩服饰的“雕文错彩”。而这里的青虫,便是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到的“吉丁虫”。陈曰:吉丁虫“甲虫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洲也”,其功用,乃令人喜好相爱,因此“人取带之”1247824。此岭南,指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宾州在今广西宾阳;澄洲,今广西上林。陈说尚有更早的来源。清《广东通志》卷五十二《物产志》引竺法真《登罗浮山疏》云:“金花虫,大如斑猫,形色文彩如金龟子,喜藏朱槿中,多双栖,亦名绿金蝉,又名吉丁虫,带之令人增媚。”竺法真大约是刘宋末至齐梁间人,所著《登罗浮山疏》已佚,唯见类书称引。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四“金花虫”条似即演述此说:“金花虫,大者如斑猫,有文采,其背正绿如金贴,有翅生甲下。一名绿金蝉。喜藏朱槿花中,一一相交。取带,令人相媚。予诗:持赠绿金蝉,为卿钗上饰。双栖朱槿中,相媚情何极。”按照这里的记述,“令人相媚”的传说,原是由古人所认为的金虫的生活习性而来。而所谓“金虫”,实即鞘翅目吉丁虫科色泽美丽的种类(古称“吉丁虫”,与今昆虫学分类中的“吉丁虫”含义并不对等),其鞘翅闪动金属光泽的蓝,又或绿与铜绿、翠绿,而在光线的反射下,常常微泛金光,因有金虫之名。且因为鞘翅为吉丁质,故可历久不坏。可知“宝粟钿金虫”、“珠概杂青虫”以及“宝钗虫散”,诗词中的金虫和青虫,均指此虫,更确切的说法,是指虫的鞘翅。“宝粟钿金虫”,意即金粟粒铺焊作花形,其内填嵌金虫翅,“钿”,在此是用作动词。李贺诗中的“金虫”,自然也作不得他解。
由诗歌展示出来的这样一条线索,可见金虫翅膀用为装饰材料的做法,是从南北朝一直延续下来的。虽然迄今为止中土未能发现物质遗存,但周边的日本和朝鲜,却不乏工艺相同的实物1247825。

图5-1 法隆寺玉虫厨子
最著名的一例,为日本奈良法隆寺中的玉虫厨子1247826。东瀛文献记其事曰,“向东户有厨子,推古天皇御厨子也,其形长腰细也,以玉虫羽以铜雕透唐草下卧之,其内金铜阿弥陀三尊御”。又,“东面有葺覆玉虫之玉殿,推古天皇御厨子也,置金铜弥陀三尊以为本尊像”1247827。是玉虫厨子为推古天皇时物,初始置于橘寺,后移至法隆寺金堂。推古天皇元年,当隋开皇十三年。“玉虫厨子之建造年代,现在殆难确定,然就厨子上部宫殿之建筑式样及其花纹图案等观之,则显然承袭中国六朝式之衣钵,而为日本飞鸟期艺术式样之缩图。”1247828所谓“厨子”,实即宫殿式佛龛。它的底端为饰以覆莲的台座,其上是很夸张的束腰,于是同上方的仰莲合成一个方柱形须弥座,座上为单檐九脊顶的宫殿。宫殿四隅上下皆缘以镂空雕刻的缠枝卷草,玉虫翅膀便衬在卷草纹之下,在镂空处荧荧闪光(图5)。

图5-2 装饰玉虫的局部(一)

图5-3 装饰玉虫的局部(二)
此例之外,尚有正仓院藏“玉虫装刀子”一对1247829(图6),玉虫翅膀便贴饰在刀鞘。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称作“木心桦缠镶以玉虫翅”,并解释道:玉虫(たまむし)为吉丁虫科之一种,翅极绿而有光泽并带红线,细巧美丽,历久不坏,镶嵌中之珍品也。朝鲜庆州金冠塚发现之金冠,日本奈良法隆寺飞鸟时代(五四〇至六四四)之玉虫厨子,均利用此虫翅以为装饰。按《唐六典》卷二二,中尚署掌岁时乘舆器玩服饰,广东安南贡品,有“紫檀、梠木、檀香、象牙……青虫、珍珠……”,今广东、安南俱产吉丁虫,则《六典》所称之青虫,当即玉虫无疑。正仓院物品所用之玉虫,据山田保治氏之研究,乃日本关西地方所产之虫云1247830。关于玉虫饰物之种种,这一节叙述颇得要领。法隆寺玉虫厨子、正仓院藏玉虫饰柄的刀子,都是这一类。

图6 玉虫装刀子 正仓院藏
同样的装饰工艺,也见于古代朝鲜半岛。如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新罗时代的玉虫饰铜鎏金鞍桥、马镫和杏叶1247831(图7)。《朝鲜历史文物》著录平壤市力浦区戊辰里出土一枚“太阳纹镂空金铜装饰品”(图8),为高句丽时期之物1247832。图版说明曰:“这个金铜装饰品的框子很像切成一半的桃子。金铜板中央有稀疏地镶了玉珠的两层圆圈,圈里镂刻了象征太阳的三脚乌。在其外边刻了熊熊燃烧的烈火般的云纹,在其中间刻了轻轻飞翔的小鸟。为了突出镂空,铺一层吉丁虫的翅膀,给金铜板形成金绿色的底色。利用吉丁虫翅膀修饰的手法,是只能在我国看到的固有的手法。”此枚饰品采用的装饰工艺与法隆寺玉虫厨子是相同的,当然,这不是只能在朝鲜看到的固有的手法。至少可以说,它在中国、日本皆曾流行。只是中土没有实物遗存,但沿用的时间却不短,活跃在诗词歌赋中的历史,则更长。

图7-1 玉虫饰鞍桥(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

图7-2 玉虫饰马镫(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

图7-3 玉虫饰杏叶(复制品)庆州皇南大冢南墓出土(右为玉虫示意)

图8 金铜玉虫饰件 平壤市力浦区戊辰里出土
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今夕何夕,花然锦帐中。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这一首诗的意思本来平常,却因“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一联被认为咏物拟象格外传神而成为名句。它把钗的样式转换作两般意象来为灯花写照,即巧将吴均的“宝粟钿金虫”一分为二,更见娇俏,以至于“玉虫”后来竟成为灯花的一个别称。又以桂花点点团簇亦似金粟,这一组拟喻也被用作桂花之咏赞。如张孝祥《浣溪沙·王仲时席上赋木犀》“翡翠钗头缀玉虫,秋蟾飘下广寒宫。数枝金粟露华浓”;又吴文英《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状桂花云“宝粟万钉花露重”“钗列吴娃,
褭带金虫”。诗词作者虽然意在用典,乃至照搬李贺诗句“
褭带金虫”,不过“宝粟钿金虫”的工艺,在唐宋时代实际上并没有退出装饰领域而真正成为“古典”。
吉丁虫之金碧荧然者,用为女子簪钗之饰的风习,似乎在南方不曾断绝1247833,而明末禁中宫人又别有一种以草虫制作的簪钗。明蒋之翘《天启宫词》:“
斗潜来内上林,罗衣轻试柳边阴。逡巡避众闲寻扯,一笑拼输草里金。”其下自注曰“坤宁宫后园名内上林,时宫人所插闹蛾,尚用真草虫夹以葫芦形,如菀豆大,名‘草里金’,一枝可值三二十金”1247834。这里所谓“闹蛾”,可以作为明代流行的草虫簪之统称,其时多用金银及金银镶嵌珠宝以肖形——如蜜蜂、蜻蜓、蜘蛛、蚂蚱、蟾蜍、蝎虎、蝉等等——用作簪首。此以真虫,自然别致。只是不见实物,因未能确知其式毕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