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亡者,都会本能地由对生命的眷恋而滋生对死的种种不安,“心有怀生畏死之情”是人类生命共有的感怀。“人对死的意识使人恐惧,使人怀疑存在的不真实,导致人超出有限和有形,去把握无限和虚幻。”11264759于是,对死亡的意识使人一开始就把生命与不朽联结起来。追求不朽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普遍具有的最深层的心理冲动和理念信仰。有作家说:“死亡的本质就是不可能再有任何可能性了。”11264760然而死亡在墓碑上演化成不灭的精神象征和庄严的祭奠,如一种凝固的记忆永恒地镶嵌在墓碑上。
在这份凝固的记忆之上,本书从中国墓碑的历史沿革、文化形态、艺术解码、现实意义四个方面,找寻和探究墓碑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卢蓉: 1978年生,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中国碑刻史方向)博士学位,2015至2016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发表《清代文人画与日本文人画之创作形式比较》《日本文人画研究》《简析宋代文人画家的心理表现》《文房四宝与书法艺术》《清代篆隶复兴的成因及其艺术成就》《闽南墓葬文化及宗教墓碑形制》等学术论文。2010年主持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闽南墓葬文化和墓碑研究》,2013年主持华侨大学第二期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墓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