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现代台湾少数民族1268194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走过了萌芽诞生、蛰伏沉寂、发展壮大、繁荣兴盛等阶段。当我们尝试着对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做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时,“文化认同”“代际转换”“文学生态”这些关键词便成为参考的重要标志,其中文学生态和代际转换是对各阶段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现象描摹,文化认同则是本文试图借以探寻这些现象背后原因的途径。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及内心的承诺(commitment),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以文化作为一个相对具有独立意义的属性形成个体的内群体认同(in-group identity),是指个体在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群体时有意识地依据由语言文化价值和文化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属性来进行。1268195本文所指称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民族文化归属的认知和情感依附。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接触、碰撞、融合的过程中,面对激烈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身处弱势地位的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们会对自身的“主体文化身份认同”和“主体地位与处境”进行思考: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群体,以怎样的方式去认同自我?用怎样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言说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声音?作家们对自我文化认同的寻求过程,必然在作品中得到体现。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走过的50年也可视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动态发展历程。被记录在文学中的自我文化认同,使得台湾少数民族能够借以自身为主体的文化身份的重新书写,确认自己真正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并成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