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复杂过程。研究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除了要考察其发展的诸多动力外,还要分析其发展的多个阶段,分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要适时总结其发展的丰富经验。
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特别是为了使民族平等原则真正实现,必须认真对待民族识别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十分重视民族识别工作,“民族识别是党和国家旨在贯彻民族平等原则,运用政府行为对我国境内的民族各体的辨认甄别。”1272626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对我国民族基本情况的摸底工作,是为贯彻各项民族政策作准备。我国的民族识别是在以斯大林民族定义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民族识别还在尊重民族意愿1272627或“名从主人”1272628的基础上进行。另外,虽然斯大林的民族概念是指处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而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即使是最先进的汉族也还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整合,我们并没有被这个概念所束缚,而是把所有现存族体都冠以“民族”称谓,这样既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又能为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提供条件。
刘荣: 云南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民族教育政策组组长,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中国民族关系和谐治理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智库专家。云南省人才“文化名家”。 长期从事党的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宣传统战、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现任中共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曾任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政协昆明市委常委、昆明人才协会秘书长,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中共昆明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昆明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中共大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学术专著有《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县域经济和谐治理》《区域政治和谐治理》,主编、副主编《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丛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5)》及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二十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多项研究报告被中央、省领导批示,并进入相关政策规定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