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给岭南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深重的忧患,同时也使岭南人开始接触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甚大的新文化。对于这一文化采取什么态度,对岭南人的文化心理既是一种检验,又是一种挑战。
鸦片战争前,岭南虽然也有与外国频繁通商的历史,但由于朝贡体制和闭关自守政策的限制,西方文化的传播还十分有限。加之在古代以来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西方文化并没有表现出有多少优越性,因此,岭南人对西方文化所持有的还是传统的观念,即多以奇技淫巧或奇谈怪论视之。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蜂拥而入,引起了岭南人的极大关注。近代西方文化无可置疑的先进性使他们受到强烈的震撼,传统的中西文化观招致严重的质疑并逐渐发生深刻的改变。
在这一文化转型的艰难过程中,为了克服“夷夏之辨”之类顽固拒外的心理,为西方文化的登堂入室寻找充分的依据,并最终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目的,岭南人费尽心机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探索,表现了矢志不移地追求先进文化、不断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对外来文化诚心相待、坦然接纳的开放心态。这是一个充满思想勇气而又难免存在认识误区的复杂过程,是一个对中西文化两者的认识都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发展过程。
以往学术界在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之时,往往采用梁启超的说法,将其归纳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价值观这样三个演变阶段。这从整个近代中国宏观历史的发展(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来说,是颇有见地的。但具体到岭南人学习西方、融合中西文化的思想探索,这一概括就显然有不合适之处。岭南人对于中西文化,较多整体性的思考和辨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西文化一开始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对接(当然在不同的人那里仍有侧重点的差别或者说有不同的局限性),这表明了岭南人学习西方的鲜明思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