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眼光使岭南人看到一个日新月异、富强繁荣的西方,在大量确凿无疑的事实面前,他们不能不彻底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西方视为“蛮夷”的过时印象,由对西方漠然视之变为前所未有地重视之。同时很自然的是,新西方不能不引起他们对于旧中国的反思和比较,而对西学的接纳使他们逐步受到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洗礼,希望中国也像西方一样进行近代化革新。简要地说,就是接纳西学、学习西方催生了岭南人的近代化意识。
所谓近代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概念,即由古代社会形态转变为近代社会形态。其主要标志为社会生产力层面的工业化,社会制度层面的民主化,社会思想文化层面的自由化。走向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现近代化的具体道路、具体方式以及具体过程是各不相同的。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从总体上说,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所启动的,不过也必须看到,中国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明清以来的社会演变中,逐渐生长和积累着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社会转型准备着条件。
应该说,这种准备在岭南地区表现得相当明显。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一直是中国海外贸易重要的集散之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相当活跃。特别是广州,代表中国对外通商的历史自古以来就绵延不断,在国内受到历朝重视,在国外享有盛誉,常年保持商贸兴旺的繁荣景象,成为中国少有的一座商城。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岭南重商、求新、重利、图变意识在全国显得相当突出,这是岭南人产生近代化意识的历史有利因素。在西学东渐之前,这些因素在主流意识的重压下难以顺利生长和转变为近代新观念。随着西学东渐历程的开始,岭南人的观念优势终于有了发生质变的机会。岭南人立足于近代化的文化更新是围绕变法这一主题口号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