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借重传统之力的文化更新
在线阅读 收藏

在近代文化更新的历程中,不论是主张进行渐进式的近代化变革还是主张进行武装夺取政权式的革命,岭南人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于近代的文化更新而言,在总体上作为古代社会精神代表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历史惰性,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纲常思想,对人的思想创新和思想解放起很大的压制作用。不推倒传统思想的重压,新思想就很难破土而出。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又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人进行文化创造时难以摆脱的基础和可以借助的巨大资源;传统文化还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力量如与之对抗无疑是强大的阻力,但如果加以转换和利用则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

因此,岭南人在文化创新时,面临两方面的选择,即一方面不能不摆脱传统文化的重压,以为新思想的生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抛弃传统文化,相反还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必需的帮助,以使新思想比较容易在中国社会立足。这样两种选择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对传统文化进行重塑的基本态度。所谓重塑,前提是改变其存在的现状,进而则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利用。从近代岭南人进行文化创新的实践来看,他们对传统文化大致都采取了重塑的态度。这种选择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过程。近代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历史条件不同,文化创新的取向和程度不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势必存在差异,甚至出现根本的差别。

在此方面,岭南人洪秀全与康有为可以作为不同历史时期重塑传统文化的典型史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