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书观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药品的特殊性并不排斥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对市场机制的适用,实际上,市场机制是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最优途径。间接消费决策模式是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失灵的诱因,其决定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及如何干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应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等法律资源的配置,平衡公立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保障患者的自由选择权,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维护公平价格。然而,中国现行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干预制度与此相背,长期以来,政府的直接干预加重了公立医院药品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选择权。因此,我们需要在正确理解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失灵两方面原因的基础上,重构国家干预的法律制度框架。
完善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法律制度应该以公立医院药品市场规则的逻辑为基础,倘若避开这个逻辑,制度将会沦为空中楼阁。基于法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本书在国家干预的理论框架下,充分调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药品的特殊性等影响公立医院药品市场规律的问题入手,对公立医院药品的市场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应该促进竞争,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国家干预的基本前提是市场机制,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产生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立医院药品具有特殊性,间接消费决策模式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二是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国家需要干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所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药品的特殊性不是否定市场机制适用的条件,而是建立国家干预制度的原因。为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研究的重点是市场失灵的原因,而非是否应适用市场机制的问题。对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的判断决定了国家干预指向的具体内容、干预方式等,干预对矫正市场机制失灵的作用是国家干预能否达成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实施干预是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制度的核心内容。
本书在研究中调用了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规律的知识,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必须坚持市场化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市场机制失灵的真正原因是间接消费决策模式,国家干预应该着力于此。
第二,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矫正市场失灵而实施的国家干预的失灵。自市场经济确立以来,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干预方式层出不穷,经济学、管理学界的研究也已经蔚然成风,但是,迄今为止,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仍然混乱失衡,事件频出。在本书的研究中,通过对目前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分析,阐明了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乱象的制度原因主要是国家干预的错位,国家的直接干预不但不能充分保护市场自由,反而限制了市场竞争,加重了消费信息的不完全。在存在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本书将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主要问题总结为国家干预的失灵。
第三,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的法律制度面临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失灵的双重任务。虽然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干预失灵,但是,重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法律制度,不仅要规范政府干预,同时也应根除针对市场机制失灵的诱因。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法律制度应该厘清以下两个主要关系:一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公立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二是导致政府失灵的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即政府的法律地位问题。
第四,我们需要重新确定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的理念、主体、范围、对象等具体制度内容。干预不可避免,如何干预是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的重点。本书通过对国外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药品价格干预经验的借鉴,结合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和医药体制改革进展,认为应该重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理念,坚持依法监管的法治化干预,确定与之协调的多元化干预主体,将干预限定在住院药品及门诊处方药品的范围内,重点干预公立医院(医生)的消费决策代理行为。
第五,理论研究的结论通过法律制度的实施影响社会生活,是法学研究应该追求的目标。公立医院药品价格问题影响着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及经济自由,考验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和推进能力。在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法律制度框架的重构过程中,发挥法律制度的主导性作用,制约政府权力,充分体现经济民主,这既是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大势所趋。重构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法律制度框架的意义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对患者权利的保护,复杂之处则在既要重新调整干预主体、干预方式等具体内容,也需通过制度的构建改变现有的制度体系。
理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法律制度更应适应时势而变。鉴于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研究始终缠绕在公立医院公益性、专业知识垄断性、价格的经济性、药品的特殊性等多条线索之内,学界的研究思路较为分散,对各个分支问题的论证比较充分,对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论证却不够深刻,国家干预的理论基础尚未厘清。尽管法学研究基础薄弱,几近空白,本书还是试图通过层层梳理,理清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的理论缘由,为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国家干预的研究开辟基本的逻辑通路。但是,从对价格乱象的具体描述到形成国家干预的法律规范之间相隔甚远,本书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尚处于开端。国家干预法律规范的形成是复杂的立法工程,本书重在开拓思路,很多观点还需要在批评与实践中接受市场力量的检验。
价格是一个如此平易的词语,每个人每天都会与其交臂,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理论却如此庞杂、繁复。在本书的研究中,作者深刻地体悟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设计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性。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自动地按主观的学科分类来自我适应。本书呈现的仅是在有限的个人知识体系内的思考与见识,疏漏甚至错误都在所难免,批评和指正将会促使笔者继续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在生命和健康的最后守护地获得自由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