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怎样的医生呢?号称药王的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篇》里,首先就谈《大医习业第一》。原文如下: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邰等诸部经方。
此一段讲的是学医须先知中医的生理、病理、本草、方剂,这是基本理论及方药经验的积累,也是中医的必修课,故首先说到。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此一段的阴阳禄命等,与中医的整体观、气化论、扶正袪邪等基本理论有关。相法与望诊关系很密切。至禄命六壬,其实质乃是一种数学游戏。数学乃是推理最为紧严的学术,若粗心大意,或者心思不灵,绝不可能学会学精。学中医而缺乏辨证观点、数学头脑,不能算是一个高明医生,而且还会如盲人夜行,有跌仆死亡的危险。今天我们学中医,还是应接受“不知《易》不可以为大医”的古训。其他如形式逻辑、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生物学、物理、化学、数学等,俱有钻研的必要。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当时的《千金方》,是荟萃了唐以前的中医理论和方药的著作,故勉励大家要对它熟读深思,才谈得上懂医道。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佛经,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认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旺、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这是接着上面讲,仅是懂了那些学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广学一切知识。为什么呢?不读五经,就不懂当时的政治倾向;不读《史记》、《汉书》、《三国志》,就不懂过去历史;不研究各派学说、科学技术,就不能对什么都了解认识;不读佛经,不知慈悲喜舍的功德;不读道家书的《庄子》、《老子》,就胸怀不能开广、坦荡、自然,患得患失,到处都是滞碍。还有五行生旺、天文星象等,都要研究。真正能够这样,那对医道就能有很多的启发帮助,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了。
总之,《千金方》论是一个高明的医生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和陆游论诗所讲:“如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是一个道理。从这里我们可晓得,你就是对医学技术有相当的研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根据孙思邈所说的大医标准,你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