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犯罪门槛下降及其对刑法体系的挑战
在线阅读 收藏

比较而言,犯罪门槛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因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没有犯罪门槛这个词。就中国而言,犯罪门槛也不是一个精准的法律概念,而是理论与实务界约定俗成的通俗概念。犯罪门槛在刑事法律专业领域里有一系列对应的专业术语,如立案标准、追诉标准、定罪标准、起刑点等。这些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的区别。1342579

犯罪门槛作为界定犯罪的标准,具有重要的限制或过滤功能,一个行为只有越过犯罪门槛才能进入刑法的规制范围,构成犯罪。因此,犯罪门槛设置的高低就决定了犯罪圈的大小和刑罚的轻重,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是刑法的基础问题。中国传统建筑的高门槛功能在于防范洪水猛兽,防盗防贼,犯罪门槛的功能也在于防止刑罚权过度干预社会生活,同时节约刑法资源,提高刑罚效益。如同中国的传统建筑一样,中国的刑法给犯罪设定了一个较高的门槛,同时相应配置了较重的刑罚。我们在法理上设定了一个从合法到违法、从一般违法到严重违法再到犯罪的行为阶梯,在制裁手段上,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的二元体制被称为中国特色的制裁体制。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1342580的规定,刑事犯罪由刑法调整,而治安犯或行政犯则由治安法或行政法调整。因此,相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刑法而言,我国的刑法可谓“重罪重刑法”或“小刑法”。

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犯罪门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下降的趋势最初是司法上的,继而是立法上的,而且可以预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这一趋势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对于这一趋势应该如何评价?犯罪门槛的下降会给中国的刑法体系和司法实践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本文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引起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