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急赈因便捷有效,是国民政府救济机构最常用的放赈形式。根据战时救济的特点,救济区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平时救济的战时急赈形式。急赈过程以“非赈不活”为救济原则,事前由地方政府查报灾情,其间由查放员和地方政府会同办理,事后两方协同上报,救济区以各类往来文件监管放赈过程。这一救济体系高度依赖文件传递和地方政府,且尤为重视急赈的宣传作用。但在文件繁冗和地方配合程度有限的影响下,急赈工作中也产生了宣传多于救灾、有序但不高效的问题。
中国经济史,文集
王日根: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海洋史学。
徐鑫: 徐鑫,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