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亚国家政治转型的外部因素
在线阅读 收藏

中亚五国深处欧亚大陆的腹地,自古就是各种文化相融之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亚各民族经历了欧亚大陆上古代帝国的多次武力征服,并先后经历了突厥化与伊斯兰化过程。由于长期从事游牧生活,在这个地区较难形成稳定的主流文化,更多的是一些多民族的次区域文化形态,或称为亚文化形态。同时,在中亚社会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现代意义的国家形态,虽然曾经存在过希瓦、浩罕和布哈拉等汗国,但终因臣服于沙皇俄国而被迫停止了国家化进程。中亚民族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大多是依附于地区大国而形成的,比如在沙俄和苏联时期,中亚国家都是作为帝国或大国的一部分而存在。苏联解体使中亚五国第一次获得建立独立国家的可能性,这同时也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使这些原本处于苏联羽翼庇护之下的中亚加盟共和国瞬间成为与俄罗斯、中国等地区大国和阿富汗、伊朗等地区热点国家为邻的独立国家,中亚地区也因此成为大国博弈的平台。 “9·11事件”后,美国和北约以反恐之名进驻中亚地区,中亚被推到了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其地缘战略地位再次被抬升。2003~2005年,后苏联空间出现的一系列“颜色革命”与政治动荡都表明,俄美两国在欧亚地区的新较量再度拉开帷幕。2010年年底,西亚、北非地区出现的政治动荡又使刚刚庆祝完独立20周年的中亚国家再次对西方民主制进行思考。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能源价格迅速上涨,一些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在国际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地缘经济因素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阿富汗局势的复杂性也使一些富于地缘政治资源优势的中亚国家拥有了同大国博弈的资本。在此基础上,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选择与外交政策导向上表现出的主动性,不仅改变着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而且直接关系到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发展模式的路径和方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