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余年来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上海市在2011年当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逼近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12784美元,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区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收益递增(下凹形增长曲线)向规模收益递减(上凸形增长曲线)演变的关键转折阶段,长期以来人口红利与资本积累、工业化与国际化等因素交互作用下的规模收益递增正在显现出逐年衰减的态势。自2007年上海市GDP增长率达到最近30年的顶峰——15.2%后,2008年、2009年出现下滑(9.7%、8.2%),2010年回升到10.3%,2011年又降至8.2%,虽然此中有国际金融、债务危机的外部冲击以及上海市主动结构转型的原因,但经济本身的波动性加大、潜在增长率下滑的趋势特征也已十分明显,影响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照此发展下去情况不容乐观。类似问题在沿海诸发达省份也已出现,经济已经很难维持原有增速了,甚至还会面临发展停滞的风险。但很多省份的政府仍希望以更强大的产业政策、数量化的转型指标强力推动转型,通过加大投资,保持增长,这实际上已经不符合发展阶段的内在规律了。我们认为,需要改变这种发展主义的理念,转向成熟经济体的依托市场激励、以效率持续改进推动转型与增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