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利润分享计划。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主张把工资制度改为分享制度,其主要形式有奖金制、分红制、刺激工资制、利润分享制、纯收入分享制等,特点是在固定工资之外,根据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分给工人部分利润。后来,分享经济的概念被扩大化,工人参与产权分配、参与企业管理以及与资方共享收益的各种形式都被归入分享经济的范畴。在多数国家,利润分享的分配形式在一些企业已经常规化、成熟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政府的保障和支持下,参与利润分配也成为普通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其经验可供参考或借鉴。
王霞: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理事。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专业,于2005~2007年获IMF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国际大学学习发展经济学,2010年作为日本政策研究院大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劳动工资研究工作,历时五年全程参与企业薪酬试调查工作,是连续三期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工资报告》的指定译者。在工资宏观调控政策、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政策等方面有专门的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著述达百万字。近期从事的研究项目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测度方法与规范研究、最低工资调整和评估方法研究、健全我国工资宏观调控机制研究、促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研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研究、“两个比重”问题研究、行业分配关系研究等。组织参与的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有五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