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济学热门词语。例如,20世纪二战前夕,美欧世界制造了“大萧条”。前些年,高通胀时代的中国民众每月都关注着CPI的增减变化。次贷危机从美国肇始,量化宽松则为全球熟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实行的一轮又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加上长期基准利率持续保持在近于零的水平,这种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在促使美国经济复苏、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政策都带来较大影响。从世界范围讲,美联储决策层内部成员动议调整量化宽松政策确实是一件大事。 进入2014年,美国时间10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结束其债券购买计划,还承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短期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由此,曾被冠以“无限期”之名的美联储化宽松政策宣告结束。而在此时,“新阶段”成为网络的大热词。无论国内国外,各国经济步入“新阶段”的热议在大众传媒和各类新传媒的版面、频道、视频、音频中一波波呈现。“新阶段”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举例来说,美国的媒体曾经说过,很多美国人都难以很快接受经济形势的“新阶段”。 那么在全球经济“新阶段”,量化宽松政策的未来趋势如何?当我们反思美国、欧洲、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时,这种令人喜忧参半的宽松政策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或者说是解药还是毒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底给全球带来了什么?何时应该退出?中国经济在“新阶段”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以何种形式出现?这都是值得学术界、各方研究机构以及决策部门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