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在历史上由于战乱或天灾人祸而四处奔波迁徙,从而形成若干支系。居住在湘、黔、桂交界处的三省坡的草苗(miiul nyangs)即是苗族的一个支系。三省坡的苗族原先分为三个小支系:内部苗(gangh gaox,六十苗、四十苗都属此)、中部苗(gangh dav,“花苗”属此)、外部苗(gangh bags),有的又称为内堺苗、中堺苗、外堺苗及内亲苗(senl gaox)、中亲苗(senl dav)、外亲苗(senl bags)等。而居住在黎平、通道、靖州交界处的“花苗”在语言、服饰、恋爱婚姻、风俗习惯以及民歌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然而这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通过对“花苗”的族源、称谓、分布、服饰、丧葬、民歌、语言等进行分析研究,将揭开三省坡“花苗”的神秘面纱。
石林: 石林(1945- ),男,侗族,贵州锦屏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侗台语言文化。本文说明:2008年7~8月笔者带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5级的同学陈蓉、梁思娥、张江舒、石庆章、龙本洲参加了对黎平、通道、靖州三县“花苗”的田野调查。2009年3月笔者又带领陈蓉参加了通道县吴通爱、潘仕品两位先生组织的对通道县、黎平县“花苗”的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先后得到三县乡(镇)村领导潘启斌、吴仕维、吴通爱、潘仕品、龙景铎、曾垂亮、李邦益、胡大立、潘开海、梁永军、吴启林、潘启亮、杨远胜等的盛情接待和帮助;在写作中也参考了上述同学的田野调查记录。谨此一并对诸位表示由衷的谢忱!本文民族语记音为侗文拼音方案。本文中的“花苗”打上引号,旨在表明此“花苗”不同于苗语川黔滇方言区的彼“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