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方民族地区的义学是清朝基于国家一统、边疆稳定和民众启蒙与开启民智的立足点而设立的,主要是在中央政府诏令下,由官府主办、民间人士参与创办的一种官办初等教育学校。清代贵州苗疆地区义学无论在历史背景上还是在发展的过程方面都有其特点,特别是晚清时期兴起的营制义学,更是贵州的封疆大吏基于贵州苗疆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兴办的一种特殊的义学形式。虽然“营制义学”与普通义学在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习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但二者的主旨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以义学为手段,通过对苗民的教化,起到化民成俗,加速苗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达到苗疆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教育的又一创新之举,同时,也是贵州苗疆义学区别于其他南方民族地区义学的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