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结语
在线阅读 收藏

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问题更加突出。英语的全球传播使语言规划处于更加复杂、更加无所适从的状态。面对英语的传播,究竟是听之任之还是进行控制?世界其他国家面对英语的传播,态度和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国家如法国、俄罗斯采取抵制英语、保护母语的政策,有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却倾向于提高英语在本国的地位,扩大其用途。中国面对这一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接受,那么这个接受的度应该如何把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地位关系如何协调?应用范围该如何分配?这是中国当前语言规划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书以分析中国语言规划所处的全球化和英语传播两大背景为出发点。本书认为,语言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文化全球化不仅表现在电影、出版、网络媒体、动漫、游戏等传媒和娱乐文化上,更突出体现在文化的载体——语言上。英语借助传媒和娱乐等文化形式一起传播出去,并且成为文化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文化传播、融入和认同的重要功能。

英语的全球传播有其历史的原因。17世纪开始的英国殖民扩张、20世纪美国的经济崛起使英语迅速发展为世界通用语。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及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英语的国际传播。综合来看,尽管英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英语背后的政治、经济力量才是英语全球传播的主要驱动力。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约150年时间,主要的传播手段是教育,英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语。

语言规划是解决语言问题的根本方式。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本体规划、教育规划和声望规划。语言传播也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想解决面临的语言问题,需要用语言规划理论来指导。

在全球化和英语传播的背景下,我国的语言生活问题和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语和英语在国内的地位不协调。英语受到过分重视,汉语的地位受到英语的冲击。汉语中出现了大量英语借词。二是汉语的国际地位不高。三是汉语在虚拟世界里地位不高,使用范围不广。总之,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我国的语言规划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有悠久的语言规划历史,也有丰富的语言规划实践。但是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和英语传播背景下出现的语言问题,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我国需要加强语言规划理论研究,将语言规划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语言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开展语言规划工作。我国应该在注重语言本体规划的同时,更加注重语言地位规划研究,这关系到我国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研究国外面对类似问题或外语教育中所采取的语言规划举措,并从中得到启示或借鉴。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采取的语言政策非常值得研究。这些国家要么加强了对母语的保护和传播,对借词的规范管理;要么从本国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外语教育,这些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国的语言规划借鉴。

在全球化和英语传播的背景下,中国的语言规划首先应该更新语言规划理念。要树立语言资源、语言权利、语言经济、语言生态、语言服务的新理念。这些理念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看待语言多样性问题,保持语言生态平衡,提高公民的语言能力,维护公民的语言权利。

当前要确立我国语言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和语言友好型社会。语言和谐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友好型社会则强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弱势语言为代价。语言是平等的,各司其职,各尽其用。语言和语言所处的环境应该是良性互动的。

语言规划是一种语言战略管理行为。要用战略管理的眼光去制定国家语言战略。语言战略管理是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语言环境,为促进语言及语言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长期性规划。语言战略管理思想非常有助于语言规划者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生活内、外部出现的挑战和问题,增强化解语言矛盾的能力。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语言战略框架下,语言规划要制定相应的汉语教育规划、外语教育规划、汉语国际传播规划及语言信息化建设规划,这些规划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全面解决语言生活中的问题。

语言立法也是解决语言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在语言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语言立法中应该更加明确外语的地位和使用范围。语言立法将有助于把语言问题放在司法层面解决,从而避免引发可能的政治问题。语言立法是维护公民母语权利和外语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

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权威的能够全面协调语言关系、制定语言战略的统一机构,将母语、外语、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国际传播等关乎语言的管理职能全部纳入这个机构之中,统一协调。

语言规划学科建设亟待加强。要加强语言规划理论研究,加强语言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语言规划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地位。语言规划研究必须有国际视野。

面对英语的传播,一方面要容忍,另一方面要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容忍和控制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既不能采取极端的做法一味排斥英语,这是不理性的;也不能对英语的传播听之任之,这是对语言、民族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的不负责任。汉语为体,英语为用,这是中国语言规划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在中国,汉语的根本性地位不能动摇,英语只能是为我国所用。在外来词、科技术语的翻译上要确立规范,在英语的使用范围上要明确界定,不能排挤汉语的使用。要使英语真正为我国所用,要加强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

语言规划是社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语言协调行为。语言规划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软实力提升。

成功的语言规划有助于其目标的实现,而失败的语言规划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出台语言政策一定要慎重。

全球化时代面对英语的传播,中国的语言规划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学者、媒体、公民的共同参与,语言和谐和语言友好型社会需要国内、国际、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共同构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