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以来它与基督教的矛盾冲突集中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中西两种不同性质的宗教文化和信仰习俗的碰撞与反弹。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祇不仅包括佛、道二教走向世俗化的崇拜对象,如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主宰天国的玉皇大帝等,还包括原始宗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残余,如风靡全国各地的土地信仰、日月星辰信仰等,也包括下层百姓出于日常生活所需而创造的各种地方神祇,如广为航海商旅信奉的海神妈祖、驱赶蝗虫保护农业的刘猛将、逐瘟驱疫的瘟神王爷等。这些纷繁复杂的信仰对象融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成为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督教是崇拜独一神的排他性的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基督教与中国诸神争夺信徒的过程。这种争夺在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时即已开始,清末民初时期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实现用上帝来取代中国诸神的目的,部分传教士们在列强的武力支持下以“十字军”式的粗暴征服来对待中国的神祇信仰。于是,在这一时期,有关庙产纠纷,毁坏神像、庙宇的控诉,以及迎神赛会引发的冲突,充斥于近代中国史。福建是我国各省区中,民间神祇信仰最为繁盛发达的地区之一,基督教与中国神祇信仰的冲突,在福建表现得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