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湖南省温室气体减排路径探讨
在线阅读 收藏

要制定针对性强的温室气体减排策略,需要分析影响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从前文第二部分建立的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STIRPAT模型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解释作用最大,能源效率次之,人口因素的解释作用最弱。宏观层面得出的这一结果虽然能为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上的指导,但并不能提供有力的量化依据,需进一步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析。从前文湖南省1995~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的分布情况看,农业部门和化石能源消费是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两者在14年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平均比重分别达50%和40%,其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省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实现湖南省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应该着力减少这两大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过,农业部门并不是实现湖南省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部门。一方面,作为农业大省,尽管湖南省的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在近年来持续下降,但水稻、棉花、柑橘、油茶、畜禽等是湖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要减少来源于农田和牲畜管理领域的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近年来,来源于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所占比重总体上呈快速下降趋势。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分析影响能源消费领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湖南省目前有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湖南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路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