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女性学研究综述(2006~2010年)
在线阅读 收藏

2006~201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国际国内进一步推进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为中国女性学成长开拓了广阔的社会前景。继北京’95+10纪念大会之后,2006年8月,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第36次会议对中国执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消歧公约》)第五、第六次定期报告进行了审议,并提出结论意见,敦促中国切实履行缔约国义务。五年间,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了直接惠及妇女、儿童民生的30多项政策措施(黄晴宜,2009),同时加强监测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以确保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在2008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五年间中国的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一方面为中国女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提出许多有待研究的新的妇女/性别问题,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妇女/性别研究,客观上拓宽了女性学研究领域,催生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和专业人才。因而,2006~2010年,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也更加尖锐。本文将重点从女性学共同体建设、女性学课程设置与学位教育两方面评述2006~2010年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进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