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收藏

“话语体系”是我国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个讨论体现了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即如何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至少自“西学东渐”促发“体用之辩”以来,类似的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知识界。随着最近30年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一些学者提出要终结“中国人简单化地学习西方的时代”,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判准,推动从“主权性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的发展。今天关于“话语体系”的讨论,正是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本文将专门针对我国的经济史学中的话语体系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所说的经济史不仅包括狭义上的经济史,而且也包括社会经济史乃至社会史。1432946

由于经济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化了的学科,因此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问题也要从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问题谈起。

“话语”(discourse)问题是福柯(Michel Foucault)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社会科学是科学,因此具有科学的“规范认识”(paradigm)。1432947这里所说的“规范认识”的概念是库恩(Thomas Kuhn)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广泛运用于各种讨论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解读。“规范认识”大致可理解为某一科学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基本认同并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学术基础和原则体系,通常包括一门学科中被公认的理论、方法,共同的对事物的看法和共同的世界观。这种规范认识为该科学群体的成员一致拥有,他们都按照统一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活动。1432948

社会科学的规范认识是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的核心。换言之,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是以社会科学的规范认识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和表达方式。置身于同一社会科学群体中的成员,都必须采用由同一规范认识所决定的话语体系进行思考和表达。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