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构筑“后GTI”体制的意义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收藏

大图们倡议国际组织的转型1436103迫在眉睫。2015年12月将举办第16届政府间协商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在此次会议中“后GTI体制”1436104有望正式生效。GTI转型的意义远不是为GTI赋予独立的法律转型那么简单。国际组织的建立,即使其规模很小,也需要各个成员国政府间的协商,需要征求各国政府的同意。没有各国政府的强力支撑,很难建立国际组织。从这一点来看,“后GTI体制”的建立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个新起点。2014年5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正式启动,“后GTI体制”如能与AIIB有力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梦寐以求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将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以海陆边境相连,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性。GTI是区域内唯一的多方经济合作机构,在过去的25年里经历了诸多坎坷。尤其是,2005年UNDP“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Tumen River Area Development Programme,TRADP)”转型为GTI体制,朝鲜的退出(2009年)、UNDP决定终止支援(2010年)等不利因素接连出现,项目的生存令人担忧。尽管如此,当前仍然要迎接“后GTI”时代的体制转型,这不能不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中饶有兴趣的一个主题。目前,东北亚各国越来越关注区域开发,随之各种构想接踵而来。怎样将这些构想融入“后GTI”中,具体付诸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只能重蹈TRADP失败的覆辙。

本文将探讨GTI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东北亚国际新秩序的产生一直到现在面临的各种障碍,以及怎样克服这些障碍。尤其是2011年GTI的存在处于紧要关头时刻,本文也是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重点放在为“后GTI”时代东北亚经济合作战略提出实践性的应对方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