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是流经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国际河流,其中绝大部分是中朝界河,而下游到日本海的15公里为朝俄界河。我国本来是日本海沿岸国,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权,《中俄珲春东界约》签约后,经我方据理力争,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勘分东界约记》,规定“由土字界牌至图们江口30里与朝鲜连界之江面海口,图们江口中国行船俄国不得拦阻”,将我国出入图们江通海航行的权利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我国又重新争得图们江河口段通海航行的权利。1938年日苏在珲春敬信爆发震惊中外的“张鼓峰事件”,日军在防川以下边界强行封锁图们江出海口,我国在图们江的出海活动被迫中断,但并不是出海权的丧失。朝鲜战争期间,俄朝双方于1952年在“土”字牌下游修筑横跨图们江的公铁大桥,构成通航的重要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图们江出海航行问题又重新提到日程,并于90年代初实现两次通过图们江出海科考的历史性突破,随后以图们江出海及图们江地区开发为焦点的东北亚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可谓“波澜壮阔”,然而我国的图们江出海问题却变得“扑朔迷离”,“出海困局”逐步演变为诸多图们江人的一种不解情结。当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愿景,又使得图们江出海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图们江出海问题涉及领域复杂纷呈,问题背景变幻多端,问题文献卷帙浩繁,本文尝试围绕恢复图们江出海航行问题为主线,通过追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线索,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些许脉络和有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