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增强国家与民族认同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九一八事变后,贵州各界进步人士积极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不仅增强了贵州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主的渴望,也展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空前认同。从贵阳的学生游行、遵义的农村宣传队、毕节的“草原艺术研究社”到安顺的文艺青年团体,不同地域的贵州人民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自豪。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在民族危亡之际凝聚了人心,共同捍卫着“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体现了地域文化在塑造和强化国家认同感中的重要作用。
熊宗仁: 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现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史学会理事、贵州省史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中华民国史、贵州地方史、中共党史,文化与经济、社会以及年鉴学、方志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独立出版各类著作15部,合著10余部,主编或参与主编著作10余部,曾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性奖励。
李朝贵: 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文献编辑处处长。长期从事中共党史、贵州地方史、贵州抗战史、贵州禁毒史研究,并有相关著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