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现阶段还必须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让农民真正进市做“市民”,另一方面坚持提升各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寻求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心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人往哪里去”,河南省委三年前提出的问题,在今天已经有了明确的解答,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答案有了,但是解题的过程,比如转移的规模、转移的方式、转移的路径、转移的步骤,怎样才算是“市民化”,“市民化”的标志是什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应该怎么认识,仍是需要认真研讨和把控的。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人往哪里去”,是任何一位主政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河南省经济虽经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努力,有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依然是发展中省份,特别是在中央要求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背景下,河南省的发展压力之大更是不言而喻。毋庸置疑,“人往哪里去”,主要是农业人口怎么转化的问题。哪里去、怎么转,在今天就是要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在土地城镇化的同时,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这恰恰是新型城镇化及其引领的新的内涵所在。综观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新型城镇化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政策上,有关各方都应该转变观念,认真思考和研讨中央和河南省提出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的问题,以便理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真谛、内核。